短周期元素A、B、C的核电荷数依次增多,它们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0。A与C在同主族,B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等于A原子的次外层电子数,有关判断正确的是( )
A.原子半径A>B>C
B.气态氢化物稳定性A>B
C.A、B、C在同一周期
D.最高氧化物水化物酸性C>A
下列装置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 A.图1用于放出碘的四氯化碳溶液 |
| B.图2用于实验室收集SO2 |
| C.图3用于实验室制备Fe(OH)2 |
| D.图4用于比较NaHCO3和Na2CO3热稳定性 |
将铁粉放入由盐酸、MgCl2溶液、FeCl3溶液、CuCl2溶液组成的混合液中,充分反应后,铁粉有剩余,则反应后的溶液中含有的大量阳离子是
| A.Cu2+ 和Fe2+ | B.H+ 和Cu2+ | C.Fe3+ 和Fe2+ | D.Fe2+ 和Mg2+ |
下列各组物质,不能按下图(“→”表示反应一步完成)关系转化的是
| 选项 |
a |
b |
c |
| A |
S |
SO3 |
H2SO4 |
| B |
SiO2 |
Na2SiO3 |
H2SiO3 |
| C |
AlCl3 |
NaAlO2 |
Al(OH)3 |
| D |
Cu |
CuO |
Cu(OH)2 |
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氧化还原反应中得失电子总数一定相等 |
| B.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总数一定不变 |
| C.电解质溶液中阴阳离子的总数一定相等 |
| D.分解反应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 |
下列有关物质检验的操作、现象及结论均正确的是
| 选项 |
实验操作及现象 |
实验结论 |
| A |
向某溶液中加入盐酸酸化的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
该溶液中一定含有SO42- |
| B |
向某溶液中加入稀盐酸,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 石灰水中,变浑浊 |
该溶液中一定含有CO32- |
| C |
向某溶液中加入NaOH浓溶液,加热,产生的气体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
该溶液中一定含有NH4+ |
| D |
用洁净的铂丝蘸取少量溶液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火焰呈黄色 |
该溶液一定是钠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