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种主族元素的离子aXm+、bYn+、cZn-和dRm-(a、b、c、d为元素的原子序数),它们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若m>n,则对下列叙述的判断正确的是( )
①a-b=n-m
②元素的原子序数a>b>c>d
③元素非金属性Z>R
④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X>Y
A.②③ | B.③ | C.①②③④ | D.①②③ |
常温下,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
A.使甲基橙变红色的溶液:Na+、Mg2+、Cl-、SO42- |
B.0.1 mol·L-1 NaHCO3溶液: Na+、Ba2+、NO3-、OH- |
C.滴加KSCN溶液显红色的溶液:NH4+、K+、Cl-、I- |
D.由水电离出的c(H+)=10-12mol·L-1的溶液:Na+、K+、NO3-、ClO- |
下列有关化学用语的表示正确的是
A.NH4Cl的电子式:![]() |
B.Cl-的结构示意图:![]() |
C.中子数为21的钾原子:4019K | D.对硝基苯酚的结构简式:![]() |
2014年12月科学家发现了迄今为止最轻的冰——“冰十六”,它是水的一种结晶形式,有着像笼子一样、可以困住其他分子的结构。下列有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冰的密度比液态水小 | B.冰与干冰由不同分子构成 |
C.“冰十六”可以包合气体分子 | D.液态水转变成“冰十六”是化学变化 |
向甲、乙、丙三个密闭容器中充入一定量的A和B,发生反应:A(g) + xB(g)2C(g)。各容器的反应温度、反应物起始量,反应过程中C的浓度随时间变化关系分别以下表和下图表示:
容器 |
甲 |
乙 |
丙 |
容积 |
0.5L |
0.5L |
1.0L |
温度/℃ |
T1 |
T2 |
T2 |
反应物 起始量 |
1.5molA 0.5molB |
1.5molA 0.5molB |
6.0molA 2.0molB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0min内甲容器中反应的平均速率v(A)=0.025mol/(L·min)
B.由图可知:T1<T2,且该反应为放热反应
C.x=1,若平衡时保持温度不变,改变容器体积平衡不移动
D.T1℃,起始时甲容器中充入0.5molA、1.5molB,平衡时A的转化率为25%
关于下列各图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甲表示H2与O2发生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则H2的燃烧热为241.8 kJ·mol-1
B.乙表示恒温恒容条件下,2NO2(g)N2O4(g)中,各物质的浓度与其消耗速率之间的关系,其中交点A对应的状态为化学平衡状态
C.丙表示A、B两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情况,将tl℃时A、B的饱和溶液分别升温至t2℃时,溶质的质量分数B>A
D.丁表示常温下,稀释HA、HB两种酸的稀溶液时,溶液pH随加水量的变化,则NaA溶液的pH小于同浓度的NaB溶液的p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