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渎下列材料:
材料一 第念开仗以后,我胜,则法必添兵再战,我败,则尚可退回本境,法必不遽深入,亦尚不至于牵动大局,届时再徐议边界划守。
——一李鸿章《越事论》
材料二 以一外强中干之法夷,吞噬我疆土,堂堂中华不勤远略,不问其罪,转降心相从以就其和。使之此次得志,而效颦法者,必狺狺然环向而起,是款一法夷而转来无数法夷也。
——彭玉麟《力阻和议篇》
材料三 以北洋一隅之力,搏倭人全国之师,自知不逮。
——李鸿章《据实陈奏军情折》
材料四 夫言战者,团结民心,力筹大局,可以图存;言和者,解散民体,鼓舞夷心,更速其亡。
——《公车上书》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李鸿章对中法战争的态度怎样?“大局"指什么局面?
(2)材料二中彭玉麟力阻议和的理由是什么?
(3)材料三说明了什么?
(4)材料四对“和”与“战”的分析正确吗?为什么?
(5)你是怎样认识中法战争“胜亦和”、鸦片战争“败亦和"的结局的?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汉元帝时,贡禹表称)方今齐三服官(负责制作天子服用)作工各数千人,一岁费数巨万。蜀广汉主金银器,岁各用五百万。三工官官费五千万,东西织室亦然。
——《汉书·贡禹传》
材料2:“工之子恒为工。”(《国语·齐语》)“工匠之子,莫不继事。”(《荀子·儒效》)“工商皆为家传其业以求利。”(《唐六典》)
请回答:
(1)据材料1说明古代官营手工业的生产目的,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概括汉代官营手工业的发展状况及经营特点。
(2)据材料2分析中国古代手工业在技术的传承上具有怎样的特点?造成这一特点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昔圣王之处士也,使就闲燕;处工,就官府;处商,就市井;处农,就田野。
──《国语·齐语》
材料二 五亩之宅,树墙下以桑,匹妇蚕之,则老者足以衣帛矣。──《孟子·尽心上》
材料三 苏州东城比户习织,“专其业者不啻万家”,大多“雇人工织”,按件计酬。
──清《长洲县志》
请回答:
(1)以上三则材料分别反映了我国古代手工业中哪三种主要经营形态?
(2)材料一所反映的手工业经营形态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3)材料二反映出的经营形态的最主要特点是什么?
(4)材料三反映出手工业部门出现了什么新的变化?
2011年,全国各地的世纪大旱使人们认识到水利工程的修建对农业的重要性。中国自古以来就重视水利工程修建。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韩欲疲秦人,使无东伐,乃使水工郑国为间于秦(劝秦开凿水渠)。中作而觉,秦人欲杀之。郑国曰:“臣为韩延数年之命,然渠成,亦秦万世之利也。”(秦王嬴政)乃使卒为之。
——《资治通鉴》卷六
材料2:修堤梁,通沟侩(水沟),行水潦,安水藏,以时决塞;岁虽凶败水旱,使民有所耘艾,司空(官名)之事也。
——《荀子·王制》
材料3:自是之后,荥阳下引河(黄河)东南为鸿沟,以通宋、郑、陈、蔡、曹、卫,与济、汝、淮、泗会。于楚,西方则通渠汉水、云梦之野,东方则通鸿沟、江、淮之间。于吴,则通渠三江、五湖。于齐,则通淄、济之间。于蜀,蜀守冰(李冰)凿离堆(地名),辟沫水之害,穿二江成都之中。此渠皆可行舟,有余则用溉浸,百姓飨其利。至于所过,往往引其水益用溉田畴之渠,以万亿计,然莫足数也……(郑国)渠就……溉泽卤之地四万余顷,收皆亩一钟。于是关中为沃野,无凶年,秦以富强,卒并诸侯。
——《史记·河渠书》
请回答:
(1)根据材料1,分析水工郑国的本来目的。上述所反映的事件中,秦王作出什么决策?秦王的决策导致了什么结果?
(2)根据材料2、3,归纳战国时期水利工程兴修的概况及特点。
(3)上述水利工程的兴修有何重大作用?
中国是世界农业发源地之一,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先民们创造了辉煌的农业文明。某博物馆拟举办“中国古代农业文明”主题展览,邀请中学生参加展览筹备。
展览一 灿烂辉煌的农业成就
展览二 男耕女织的经营方式
展览三 历史悠久的中国农业,形成了独特优良的生产模式。它特别重视单位面积土地上进行最大限度地投入。讲究轮作、复种、间作套种、加强管理;非常注意水利的兴修和技术的改进,以期提高单位面积的产量。古代西欧农业经营粗放,粮食收获量与播种量之比一般为3~5倍,而从《齐民要术》看,我国6世纪粟的收获量为播种量的24~200倍,麦类则为44~200倍。
——《中国农业》
(1)据展览一请你就作物栽培、农具改进各举两项具有代表性的成就充实展览内容。
(2)展览二图一反映的历史现象与图二反映的现象有何内在联系?
(3)据以上材料,请你为展览三拟定一个恰当的标题。
中国古代有非常发达的传统农业,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农业可以划分为原始农业、传统农业和现代农业等不同的历史形态,它们是依次演进的。使用木石农具、砍伐农具占重要地位,刀耕火种、撂荒耕作制,是原始农业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的主要特点,它基本上与考古学上的新石器时代相始终。传统农业以使用畜力牵引或人力操作的金属工具为标志,生产技术建立在直观经验的基础上,而以铁犁牛耕为其典型形态。我国在公元前2000多年前的夏朝进入阶级社会,黄河流域也就逐步从原始农业过渡到传统农业,从那时起,我国农业逐步形成精耕细作的传统。
──李根蟠《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的形成和发展》
(1)在我国农业的发展过程中,依次有哪几个主要的发展阶段?
(2)在原始农业阶段,农业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3)传统农业的标志和典型形态是什么?
(4)我国农业有何传统?这一传统的主要内容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