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九一八”事变到“八一三”事变,全国抗日救亡运动的特点是( )
| A.从民主抗日为主到政府抗战为主 | B.从反蒋抗日到全民族抗战 |
| C.从国民政府领导到共产党领导 | D.从片面抗战发展到全面抗战 |
1937年8月9日《申报》的文艺副刊《春秋》刊登了一则重要启事,宣布“本刊从今天起,转变以往作风,重新订正取材范围:如何摧毁万恶的侵略者?如何激发前方的战士?如何唤醒后方的民众?如何达到我们的最后胜利?”这一现象不能说明:( )
| A.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全民族团结抗战 |
| B.报刊在社会宣传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
| C.《春秋》的宣传立场是抗日救国 |
| D.《春秋》是共产党主办的报刊 |
图是著名的卢沟桥,1937年在这里发生的重大事变表明:
| A.国共两党开始正式合作 | B.民族抗日救亡运动开始兴起 |
| C.抗日战争已全面爆发 | D.八路军开始进入前线抗日 |
这是一传单抄本中的几句话:“弟子同心苦用功,遍地草木化成兵。愚蒙之体仙人艺,定灭洋人一扫平。”这几句话:( )
| A.反映了林则徐率清军抗击英国侵略的决心 |
| B.反映了邓世昌强烈要求消灭日本侵略者的斗志 |
| C.反映了维新志士彻底反帝反封建的信心和勇气 |
| D.印证了义和团运动过程中的反帝性和落后性 |
义和团运动主要体现了近代中国人民的哪一精神?
| A.英勇斗争,反抗侵略 | B.自强不息,建立新式军队 |
| C.勇于创新,倡导科学 | D.善于向西方学习 |
《马关条约》签订后,台湾人民表示“愿人人战死而失台,决不愿拱手而让台”。这句话主要反映了台湾人民:( )
| A.坚决反对割地议和 | B.斥责清政府投降卖国 |
| C.誓死维护祖国领土完整 | D.对击败日寇充满信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