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学生将干燥的碘粉与铝粉混合时未见反应,但滴上一滴水会冉冉升起紫色的碘蒸气,最后得到白色固体。有关该实验的解释合理的是( )
| A.加水使碘和铝粉形成溶液 |
| B.水作氧化剂 |
| C.该反应是吸热反应 |
| D.水是催化剂 |
一定量的CO2与足量的碳在体积可变的恒压密闭容器中反应:C(s)+CO2(g)
2CO(g)。平衡时,体系中气体体积分数与温度的关系如图所示:已知:气体分压(P分)=气体总压(P总)×体积分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550℃时,若充入惰性气体,ʋ正,ʋ逆均减小,平衡不移动 |
| B.650℃时,反应达平衡后CO2的转化率为 25.0% |
| C.T℃时,若充入等体积的CO2和CO,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
| D.925℃时,用平衡分压代替平衡浓度表示的化学平衡常数KP=24.0P总 |
已知:t ℃时,2H(g)+Y(g)
2I(g) ΔH=-196.6 kJ·mol-1,t ℃时,在一压强恒定的密闭容器中,加入4 mol H和2 mol Y反应,达到平衡后,Y剩余0.2 mol。若在上面的平衡体系中,再加入1 mol气态的I物质,t ℃时达到新的平衡,此时H物质的物质的量n(H)为( )
| A.0.8 mol | B.0.6 mol | C.0.5 mol | D.0.2 mol |
在容积一定的密闭容器中,反应2A
B(g)+C(g)达到平衡后,升高温度容器内气体的密度增大,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正反应是吸热反应,且A不是气态 |
| B.正反应是放热反应,且A是气态 |
| C.其他条件不变,加入少量A,该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
| D.改变压强对该平衡的移动无影响 |
完全燃烧一定质量的无水乙醇,放出的热量为Q,已知为了完全吸收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消耗掉8 mol/L的氢氧化钠溶液50 mL,则1 mol无水乙醇的燃烧放出的热量不可能是( )
| A.10Q | B.5Q~10Q | C.3Q | D.8Q |
下列比较中,正确的是()
| A.同温度同物质的量浓度时,HF比HCN易电离,NaF溶液的pH比NaCN溶液大 |
| B.0.2 mol ·L-1NH4Cl和0.1 mol·L-1 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后: c(NH4+)>c(Cl—)>c(Na+)>c(OH-)>c(H+) |
| C.同浓度的下列溶液中,①NH4Al(SO4)2、②NH4Cl、③CH3COONH4、④NH3·H2O; c(NH4+)由大到小的顺序是:①>②>③>④ |
| D.物质的量浓度相等的H2S和NaHS混合溶液中: |
c(Na+)+c(H+)=c(S2-)+c(HS-)+c(O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