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工作者一直关注食品安全,发现有人将工业染料“苏丹红1号”非法用作食用色素。苏丹红一系列人工合成染料,其中“苏丹红4号”的结构式如下
下列关于“苏丹红4号”说法正确的是( )
A.不能发生加成反应 |
B.属于芳香烃 |
C.可以使高锰酸钾酸性溶液褪色 |
D.属于甲苯同系物 |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将CO2通入BaCl2溶液中至饱和,无沉淀产生;再通入SO2,产生沉淀 |
B.在稀硫酸中加入铜粉,铜粉不溶解;再加入Cu(NO3)2固体,铜粉仍不溶解 |
C.将SO2通入KI淀粉溶液,溶液变蓝 |
D.饱和NaCl溶液吸收足量的氨气后,再通入CO2气体,产生沉淀 |
下列装置或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装置①可用于实验室从食盐水中提取氯化钠 |
B.装置②可用于实验室制取氨气 |
C.装置③可用于证明SO2与NaOH溶液发生了反应 |
D.装置④可用于实验室制取氧气,其优点是:“随关随停,随开随用” |
2010年“中国水周”的主题是“关注水质、抓住机遇、应对挑战”。我们应该了解水、爱护水资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不需要通过化学反应就能从海水中获得淡水 |
B.水在3.98℃时,主要以(H2O)2存在,这两个水分子间是以共价键相结合的 |
C.通过过滤的方法可以将不溶于水的固体杂质与水分离开来 |
D.5mL水和5mL酒精混合,溶液体积小于10mL,说明分子间有空隙 |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SO2、Na2O2、活性炭都能使品红溶液褪色,但原理不同 |
B.摩尔是七个基本物理量之一 |
C.放热反应的反应速率,不一定比吸热反应的反应速率快 |
D.同温同压下,3 molC2H4(g)和1 mol CO(g)的密度相等 |
出土的锡青铜(铜锡合金)文物常有Cu2(OH)3Cl覆盖在其表面。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锡青铜的熔点比纯铜高 |
B.在自然环境中,锡青铜中的锡对铜起保护作用 |
C.锡青铜文物在潮湿环境中的腐蚀比干燥环境中快 |
D.生成Cu2(OH)3Cl覆盖物的过程与电化学腐蚀有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