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黑除恶,是一个维护正常的社会秩序的问题,也是一个权力系统自我清洁、自我强健的过程。重庆重拳打黑除恶,引发民意井喷,举国好评如潮。
人民网评论:只有把老百姓的切身利益放在心上,不惧风险、不怕艰难,才能让群众喝彩,各级党委政府的工作才能获得来自各方面的高度评价和广泛支持,党的执政地位才会不断巩固加强。 ......“谁让老百姓满意,老百姓就会为谁鼓掌!打黑除奸,势在必行!重庆的‘打黑行动’理应延伸到全国!”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评论: 薄氏治政风格缘何“博得全国上下一致的赞誉”?概括的讲就是八个字:良心、决心, 作为,担当。显然,这与我国传统政治文化中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一脉相承的。这也是历经千年沧桑大地给予这些政坛风云人物的滋养和启迪。重庆因为打黑而美丽!
根据你对材料的理解,运用政治生活的知识谈谈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对党和政府,赋予了哪些时代要求。
近期,国家有关部门正在抓紧编制首都经济圈一体化发展的相关规划,着力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京津冀地缘相接、人缘相亲,地域一体、文化一脉,历史渊源深厚、交往半径相宜,完全能够相互融合、协同发展。对此,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自觉打破自家“一亩三分地”的思维定式,着力推动三地经济朝着目标同向、措施一体、作用互补、利益相连的路子走下去,努力实现一加一大于二、一加二大于三的效果。
材料二:北京拥有得天独厚的文化发展优势,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战略部署中,明确了北京“文化中心”的城市战略定位。
(1)运用《生活与哲学》相关知识,阐述京津冀三地发展为什么要打破“一亩三分地”的思维定式。
(2)打造“文化中心”需要从多方面采取措施。运用《文化生活》相关知识完成下表。
优势 |
措施 |
理论依据 |
示例:拥有故宫等7项世界文化遗产和7000余处文物古迹 |
加强对文物古迹的保护、挖掘、传承和利用 |
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 |
拥有中国国际展览中心等众多文化会展场地 |
利用会展场地平台,开展国际文化交流活动 |
① |
拥有以798艺术区等为代表的特色文化产业园区和全国最大的文化市场 |
② |
③ |
北京高校林立,拥有200多家科研机构 |
培养文化创意人才队伍 |
④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简称亚投行,AIIB)是首次由中国发起成立的政府间的亚洲区域多边开发机构,它的成立对未来国际经济新秩序的重建将产生重大影响。一方面,亚投行在全面投入运营后,将通过公共部门与私人部门的合作,对缺乏 资金的亚洲国家基础设施建设提供融资支持,有效弥补其资金缺口,推动亚洲地区经 济增长,同时也有利于支持世界经济复苏。另一方面,亚投行在运作成熟之后,将会 鼓励人民币在亚太地区的使用和流通,成为人民币国际化的制度保障;中国在公路、桥梁、隧道、铁路等方面的工程建造能力在世界上也已经是首屈一指,中国相关产业期望通过这一平台更快地走向国际。
材料二:目前全球掀起了一股“亚投行热”。2015 年 3 月,英国向中方提交了加入亚投行的 申请,成为首个申请加入亚投行的主要西方国家,英国的这一举动带动了多个欧洲主 要国家和亚太国家立场的转变或松动。截至 2015 年 3 月 31 日,由中国倡议推动的亚 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朋友圈”已达 50 名成员国。亚投行的利好消息让人看到“一带 一路”战略的稳健步子,这一切是世界对中国外交“有所作为”的认可。
(1)结合材料一,运用经济生活相关知识,分析说明亚投行如何推动中国与世界经济实现互利共赢?(14 分)
(2)结合上述材料,运用政治生活相关知识,谈谈为什么“亚投行热”是世界对中国外交“有所作为”的认可?
大学一毕业,小宋打破传统观念,来到一个乡村任村委会主任助理,做“村官”。任职期间,在村党支部和村委会的领导下,她走访农户,宣传党和政府的有关方针和政策,传授农业科技知识,协助主任处理村务。她刻苦学习雕刻知识,与该村艺人共同努力,使该村濒临失传的木雕工艺重放异彩,并将原先小打小闹的木雕品发展为人人喜爱的旅游纪念品。短短两年,该村的社会风气明显好转,村民的钱包鼓了起来。“村官”小宋得到了领导和村民的一致好评。小宋自己也认为当“村官”是一个正确的选择。
结合材料,运用“实现人生的价值”的有关知识,说明“村官”小宋在乡村的精彩人生给我们的启示。
风翻白浪花千片,雁点青天字一行”。亚太地区是一个大家庭,更是一个命运共同体,继“中国梦”、“亚洲梦”之后,习近平主席又进一步提出并描绘了共同建设互信、包容、合作、共赢的亚太伙伴关系的“亚太梦”鲜明图景。尽管面临诸多挑战,但会议通过的推动实现亚太自贸区的路线图,既为实现“中国梦”和“亚太梦”的同频共振迈出了关键的一步,也必将成为世界经济复苏和发展的重要引擎。
运用唯物辩证法总特征的知识说明“中国梦”与“亚太梦”能够实现“同频共振”的理由。
2014年山东某市按照中央要求,根据本地实际,开展了法治示范村建设工作。该市以新农村示范点建设促法治示范建设,让村民参与法治建设,实现了建设一个,示范一片的目的,走出了一条基层民主法治建设的全新路径。
结合材料,请写出该市“建设一个,示范一片”的唯物辩证法依据及主要内容;并进一步说明这一哲学依据对我们社会主义建设的方法论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