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吴王还自伐齐,乃讯申胥曰:“昔吾先王体德明圣,达于上帝,譬如农夫作耦,以刈杀四方之蓬蒿,以立名于荆,此则大夫之力也。今大夫老,而又不自安恬逸,而处以念恶,出则罪吾众,挠乱百度,以妖孽吴国。今天降衷于吴,齐师受服。孤岂敢自多,先王之钟鼓,实式灵之。敢告于大夫。”
申胥释剑而对曰:“昔吾先王世有辅弼之臣,以能遂疑计恶,以不陷于大难。今王播弃黎老,而孩童焉比谋,曰:‘余令而不违。’夫不违,乃违也。夫不违,亡之阶也。夫天之所弃,必骤近其小喜,而远其大忧。王若不得志于齐,而以觉寤王心,而吴国犹世。吾先君得之也,必有以取之;其亡之也,亦有以弃之。用能援持盈以没,而骤救倾以时。今王无以取之,而天禄亟至,是吴命之短也。员不忍称疾辟易,以见王之亲为越之擒也。员请先死。”遂自杀。将死,曰:“以悬吾目于东门,以见越之入,吴国之亡也。”王愠曰:“孤不使大夫得有见也。”乃使取申胥之尸,盛以鸱鴺,而投之于江。 注:申胥即伍子胥。耦:耦耕,两人并耕。这里指申胥辅佐先王阖闾治国。荆:楚国。柏举之战,吴国打败了楚国。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刈杀四方之蓬蒿刈:割
B.孤岂敢自多多:赞美
C.能遂疑计恶遂:就
D.孩童焉比谋比:合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乃讯申胥曰 B.以见越之入,吴国之亡也
夫不违,乃违也以见王之亲为越之擒也
C.以不陷于大难 D.吴王还自伐齐

骤救倾以时                             不自安恬逸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吴王无差伐齐胜利返回即斥责嘲弄当初反对伐齐的伍子胥,逼其告老还乡。
B.伍子胥一番言论的实质就是老子“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的辩证思想。
C.伍子胥在预见到吴国必将灭亡的情况下,毅然自刎,用死谏吴王,表现了他刚正爱国的品性
D.吴王夫差的言行暴露了他的刚愎自用和专横残暴。这正是他悲剧结局的原因。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列文言文,翻译加线句子。
晏子治东阿三年,景公召而数之曰:“吾以子为可,而使子治东阿,今子治而乱。子退而自察也,寡人将加大诛于子。”晏子对曰:“臣请改道易行而治东阿,三年不治,臣请死之。”景公许之。于是明年上计(年终考核地方官的治绩),景公迎而贺之曰:“子之治东阿也!甚善矣,”晏子对曰:“前臣之治东阿也,属托不行,货赂不至;陂(池塘)波之鱼,以利贫民。当此之时,民无饥者,而君反以罪臣。今臣之治东阿也,属托行,货赂至,并会赋敛,仓库少内,便事左右,陂波之鱼,入于权家。当此之时,饥者过半矣,君乃反迎而贺。臣愚,不能复治东阿,愿乞骸骨,避贤者之路。”再拜,便僻。景公乃下席而谢之曰:“子强复治东阿。东阿者,子之东阿也。寡人无复与焉。”
译文(1)_______________
译文(2)_______________
译文(3)_______________
译文(4)_______________


(福建泉州高三质量检测)阅读下列文言文材料,翻译划横线的句子 (8分)
陆生时时前说称《诗》、《书》。高帝骂之曰:“乃公居马上而得之,安事《诗》《书》!”陆生曰:“居马上得之,宁可以马上治之乎?且汤武逆取户以顺守之,文个并用,长久之术也。昔者吴王夫差、智伯,极武而亡;秦任刑法不变,卒灭赵氏。乡使秦已并天下,行仁义,法先贤,陛下安得而有之?”高帝不怿而有惭色,乃谓陆生曰:“试为我著秦所以失天下,吾所以得之者何,及古成败之国。”陆生乃粗述存亡之征,凡著十篇。每奏一篇,高帝未尝不称善,左右呼万岁,号其书日《新语》。
——《史记•郦生陆贾列传》
(1)居马上得之,宁可以马上治之乎?(2分)
译文:
(2)乡使秦已并天下,行仁义,法先圣:陛下安得而有之?(3分)
译文:
(3)试为我著秦所以失天下,吾所以得之者何,及古成败之国。(3分)


(南昌市高三第二次调研)阅读下面一段文言,将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越车
越无车,有游者得车于晋楚之郊,辐朽而轮败,輗折而辕毁,无所可用。 然以其乡之未尝有也,舟载以归而夸诸人。观者闻其夸而信之,以为车固若是,效而为之者相属。③他日,晋楚之人见而笑其拙,越人以为绐己,不顾及寇兵侵其境,越率敝车御之。车坏,大败,终不知其车也。学者之患亦然。
(1)然以其乡之未尝有也,舟载以归而夸诸人。(2分)
译文:
(2)以为车固若是,效而为之者相属。(2分)
译文:
(3)他日,晋楚之人见而笑其拙,越人以为绐己,不顾。(2分)
译文:
(4)及寇兵侵其境,越率敝车御之。(2分)
译文:

(哈、长、沈、大四市联考)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翻译画线的句子。(8分)
(王羲之)性爱鹅,会稽有孤居姥养一鹅,善鸣,求市未能得,遂携亲友命驾就观。姥闻羲之将至,烹以待之,丧之叹惜弥日。又山阴有一道士,养好鹅,羲之往观焉,意甚悦,固求市之。道士云:“为写《道德经》,当举群相赠耳。”羲之欣然写毕,笼鹅而归,甚以为乐。其任率如此。又尝在蕺山见一老姥,持六角村扇卖之。羲之书其扇,各为五字。因谓姥曰:“但言是王右军书,以求百钱邪。”姥如其言,人竞买之。他日,姥又持扇来,羲之笑而不答。其书为世所重,皆此类也。 (《晋书·王羲之传》)
(1)求市未能得。(2分)
译文:
(2)为写《道德经》,当举群相赠耳。(3分)
译文:
(3)但言是王右军书,以求百钱邪。(3分)
译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试题。
维年月日,潮州剌史韩愈,使军事衙推秦济,以羊一、猪一投恶溪之潭水,以与鳄鱼食,而告之曰:
昔先王既有天下,列山泽,罔绳刃,以除虫蛇恶物为民害者,驱而出之四海之外。及后王德薄,不能远有,则江、汉之间,尚皆弃之以与蛮、夷、楚、越,况潮,岭海之间,去京师万里哉!鳄鱼之涵淹卵育于此,亦固其所。今天子嗣唐位,神圣慈武,四海之外,六合之内,皆抚而有之,况禹迹所揜,扬州之近地,剌史、县令之所治,出贡献以供天地宗庙百神之祀之壤者哉!鳄鱼其不可与剌史杂处此土也!
剌史受天子命,守此土,治此民,而鳄鱼睅然不安溪潭,据处食民、畜、熊、豕、鹿、麞,以肥其身,以种其子孙,与剌史抗拒,争为长雄。剌史虽驽弱,亦安肯为鳄鱼低首下心,伈伈睍睍①,为民吏羞,以偷活于此邪?且承天子之命以来为吏,故其势不得不与鳄鱼辨。
鳄鱼有知,其听剌史言:潮之州,大海在其南,鲸、鹏之大,虾、蟹之细,无不容归,以生以食,鳄鱼朝发而夕至也。今与鳄鱼约,尽三日,其率丑类南徙于海,以避天子之命吏。三日不能,至五日;五日不能,至七日;七日不能,是终不肯徙也,是不有剌史、听从其言也。不然,则是鳄鱼冥顽不灵,剌史虽有言,不闻不知也。夫敖天子之命吏,不听其言,不徙以避之,与冥顽不灵而为民物害者,皆可杀。剌史则选材技吏民,操强弓毒矢,以与鳄鱼从事,必尽杀乃止。其无悔!(选自《韩昌黎文集》)
①伈(xǐn)伈:恐惧貌。睍(xiàn现)睍:眯起眼睛看,喻胆怯。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而鳄鱼睅然不安溪潭睅然:两眼鼓突
B.四海之外,六合之内六合:天地四方
C.刺史虽驽弱驽弱:无才而软弱
D.夫傲天子之命吏傲:骄傲的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以”与例句中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令五人者保其首领以老于户牖之下

A.列山泽,罔绳刃,以除虫蛇恶物
B.据处食民畜,熊豕鹿獐,以肥其身
C.为民吏羞,以偷活於此耶?
D.操弓毒矢,以与鳄鱼从事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使军事衙推秦济
B.与刺史抗拒,争为长雄
C.刺史则选材技吏民
D.抄强弓毒矢,以与鳄鱼从事

下列各句对文章的阐述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

A.韩愈在僻远落后的潮州,他并没有像一般的文人骚客遭贬后那样碌碌无为。潮州百姓受鳄鱼威胁已久,韩愈身为一介书生,没有盖世武功,没有绝世神通,但一篇《祭鳄鱼文》已体现了他为民除害的勇气与决心。
B.虽然连为民除鳄也要郑重其事地作文祷祝,似乎有迂腐之嫌,但他以民为天,身受重重磨难而心志不变,正显出他的高风亮节,强弓毒矢射杀鳄鱼,从此为民缓解了鳄鱼之灾。
C.昌黎先生在自己处于贬谪失意之时,壮志难酬之际,仍想着为官一任,造福一方,仍惦着一方水土,一方百姓,是“不以物喜,不以已悲”的真实写照。
D.他所做的已超越了儒家“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护天下”的境界。也不是一个为名为利忙碌奔走的政客,更不是一个求田问舍阿谀奉承之人。他的忠君爱国和以民为天才是他的思想根源。

把下面两段文言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孔子曰:“夫富而能富人者,欲贫而不可得也。贵而能贵人者,欲贱而不可得也。达而能达人者,欲穷而不可得也。”(《说苑·杂言》)
孔子曰:“君子有三思,而不可不思也。少而不学,长无能也。老而不教,死无思也。有而不施,穷无与也。是故君子少思长则学,老思死则教,有思穷则施。(《荀子·法行》)
(1)达而能达人者,欲穷而不可得也。
译文:
(2)有而不施,穷无与也。
译文:
(3) 是故君子少思长则学,老思死则教,有思穷则施。
译文: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