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振动完全相同的波源S1、S2产生的波叠加.某时刻形成的干涉图样如图12-6-9所示,实线表示波峰、虚线表示波谷,在a、b、c三个点里,振动加强的点是___________,振动减弱的点是_________;从该时刻起,经过1/4周期,它们中位移为零的点是__________.
图12-6-9
某实验小组利用实验室提供的器材探究一种金属丝的电阻率。所用的器材包括:输出为
的直流稳压电源、电流表、待测金属丝、螺旋测微器(千分尺)、米尺、电阻箱、开关和导线等。
(1)他们截取了一段金属丝,拉直后固定在绝缘的米尺上,并在金属丝上夹上一个小金属夹,金属夹,金属夹可在金属丝上移动。请根据现有器材,设计实验电路,并连接电路实物图14
(2)实验的主要步骤如下:
①正确连接电路,设定电阻箱的阻值,开启电源,合上开关;
②读出电流表的示数,记录金属夹的位置;
③断开开关,,合上开关,重复②的操作。
(3)该小组测得电流与金属丝接入长度关系的数据,并据此绘出了图15的关系图线,其斜率为
(保留三位有效数字);图线纵轴截距与电源电动势的乘积代表了的电阻之和。
(4)他们使用螺旋测微器测量金属丝的直径,示数如图16所示。金属丝的直径是。图15中图线的斜率、电源电动势和金属丝横截面积的乘积代表的物理量是,其数值和单位为(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某实验小组利用拉力传感器和速度传感器探究"动能定理",如图,他们将拉力传感器固定在小车上,用不可伸长的细线将其通过一个定滑轮与钩码相连,用拉力传感器记录小车受到拉力的大小。在水平桌面上相距
的
、
两点各安装一个速度传感器记录小车通过
、
时的速度大小。小车中可以放置砝码。
(1)实验主要步骤如下:
①测量和拉力传感器的总质量M1;把细线的一端固定在拉力传感器上另一端通过定滑轮与钩码相连;正确连接所需电路;
②将小车停在
点,,小车在细线拉动下运动,记录细线拉力及小车通过
、
时的速度。
③在小车中增加砝码,或,重复②的操作。
(2)表1是他们测得的一组数据,其中
是
与小车中砝码质量
之和,
是两个速度传感器记录速度的平方差,可以据此计算出动能变化量
,
是拉力传感器受到的拉力,
是
在
、
间所作的功。表格中
=,
=.(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3)根据表1,请在方格纸上作出
图线。
表1 数据记录表
次数 |
M/kg |
|v22-v21| /(m/s)2 |
△E/J |
F/N |
W/J |
1 |
0.500 |
0.760 |
0.190 |
0.400 |
0.200 |
2 |
0.500 |
1.65 |
0.413 |
0.840 |
0.420 |
3 |
0.500 |
2.40 |
△E3 |
1.220 |
W3 |
4 |
1.000 |
2.40 |
1.20 |
2.420 |
1.21 |
5 |
1.000 |
2.84 |
1.42 |
2.860 |
1.43 |
在
时刻,质点
开始做简谐运动,其振动图象如图乙所示。质点
振动的周期是租
;
时,质点
的运动沿
轴的方向(填"正"或"负");质点
在波动的传播方向上与
相距16
,已知波的传播速度为2
,在
时,质点
偏离平衡位置的位移是
。
若将气泡内的气体视为理想气体,气泡从湖底上升到湖面的过程中,对外界做了0.6 的功,则此过程中的气泡(填"吸收"或"放出")的热量是 。气泡到达湖面后,温度上升的过程中,又对外界做了0.1 的功,同时吸收了0.3 的热量,则此过程中,气泡内气体内能增加了
有一根圆台状均匀质合金棒如图甲所示,某同学猜测其电阻的大小与该合金棒的电阻率
、长度
和两底面直径
、
有关。他进行了如下实验:
(1)用游标卡尺测量合金棒的两底面直径
、
和长度
。图乙中游标卡尺(游标尺上有20个等分刻度)的读数
=
.
(2)测量该合金棒电阻的实物电路如图丙所示(相关器材的参数已在图中标出)。该合金棒的电阻约为几个欧姆。图中有一处连接不当的导线是.(用标注在导线旁的数字表示)
(3)改正电路后,通过实验测得合金棒的电阻
.根据电阻定律计算电阻率为
、长为
、直径分别为
和
的圆柱状合金棒的电阻分别为
、
.他发现:在误差允许范围内,电阻
满足
,由此推断该圆台状合金棒的电阻
=.(用
、
、
、
表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