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簧振子在AB之间做简谐运动,O为平衡位置,AB间距离是10 cm,A→B运动时间1 s,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从O→A→O振子做了一次全振动 | 
| B.振动周期是1 s,振幅是10 cm | 
| C.经过两次全振动,通过的路程是20 cm | 
| D.从A开始经过3 s,振子通过的路程是30 cm | 
三个质子1、2和3分别以大小相等、方向如图所示的初速度Vl、V2和v3,经过平板MN上的小孔0射入匀强磁场B,磁场方向垂直纸面向里,整个装置放在真空中,且不计重力,这三个质子打到平板MN上的位置到小孔的距离分别为s1、s2和s3,则 ( )
| A.s1<s2<s3 | B.s1>s2>s3 | 
| C.S1=s3>s2 | D.s1=s3<s2 | 
如图所示,实线为电场线,虚线为带电粒子(不计重力)的运动轨迹,电场中A、B两点的电势分别为ФA、ФB,粒子在A、B两点的速度大小分别为VA、VB,加速度大小分别为aA、aB,电势能分别为EpA,、EpB,则下列关系中正确的是 ( )
 A.ФA>ФB B.VA>VB
 C.aA>aB D.EpA<EpB
如图所示,起重机将重为G的重物匀速吊起,此时四条钢索与竖直方向的夹角均为600,则每根钢索中的弹力大小为 ( )
A.![]()  | 
   B.![]()  | 
   C.![]()  | 
   D.![]()  | 
  
在物理学的发展过程中,许多物理学家的科学发现推动了人类历史的进步.在对以下几位物理学家的叙述中,不正确的说法是 ( )
| A.牛顿提出的万有引力定律奠定了天体力学的基础 | 
| B.英国物理学家卡文迪许用实验的方法测出了万有引力常量G | 
| C.法拉第发现了磁场产生电流的条件和规律 | 
| D.库仑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 | 
如图所示连接电路,电源电动势为6V。先使开关S与1端相连,电源向电容器充电,这个过程可在瞬间完成。然后把开关S掷向2端,电容器通过电阻R放电,电流传感器将测得的电流信息传人计算机,屏幕上显示出电流随时间变化的I – t 曲线如图2所示。据此图可估算出电容器释放的电荷量,并进而估算出电容器的电容为()
| A.2.0×10-1F | B.1.3×10-2F | C.4.5×10-3F | D.5.5×10-4F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