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新中国成立六十年来,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取得了辉煌成就。




 

材料一:

 
(1)结合《经济生活》的相关知识,分析说明图1和图2的关系。
(2)六十年来,国家财政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发挥巨大作用。请你谈谈国家财政是如何
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的?
材料二:新中国六十年的辉煌历程,是一段上下探索、自我革新的历史。六十年中,我们走过弯路、绕过远路,有过“大跃进”的急于求成,有过“十年内乱”的惨痛教训,但最终我们党依靠自己的力量,在实践中摸索出正确的航线。六十年的艰辛奋斗,展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探索、形成和发展的过程,展现了我们的党、我们的国家、我们的人民一步步走向成熟的过程。
(3)结合材料二谈谈,新中国六十年的辉煌历程是如何体现发展观点的?

科目 政治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较易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流动人口是城市建设重要力量,他们渴望与市民共享城市发展成果,强烈期盼改善工资待遇、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子女入学、住房等状况。从社会管理的视角看,引导人口有序迁移,统筹规划,优化配置公共服务资源,创新社会管理,是促进流动人口社会融合亟待解决的课题。
从唯物辩证法角度分析促进流动人口社会融合需要坚持的方法论原则。

近年来,我国在对外文化传播过程中,把握并顺应国际传播发展的必然趋势,利用对象国资源,充分考虑其文化传统、消费习惯、审美标准,推出了越来越多的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文化精品。
结合材料,说明我国在对外文化传播过程中是如何处理客观规律与主观能动性的关系的。

材料一: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一带一路”战略不仅对提升世界经济发展繁荣与和平进步具有深远意义,也有利于推动中国自身发展。如:可使中国与沿线各国在交通基础设施、贸易与投资、能源领域的合作更加密切。可以向许多国家提供技术和设备,输出我国价廉物美产能巨大的日常用品。可将政策重心放在中西部地区,增强中西部地区发展的动力和对人才的吸引力……
(1)结合材料,运用所学知识,谈谈“一带一路”战略构想对我国经济发展的意义。
材料二:“一带一路”构想具有十分丰富的内涵。它体现了对古丝绸之路精神的继承和发扬。2000多年的交往历史证明,只要坚持和平合作、开放包容的丝绸之路精神,不同种族、不同信仰、不同文化背景的国家完全可以共享和平、共同发展。
(2)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谈谈在今天中外文化交流过程中,我们应如何对待异国文化和本民族文化。

实施20项民心工程是天津市政府工作的优良传统。如何找准急需解决的民生问题,制定政策措施解决好这些民生问题,是每年都必须面对事情。好的民生政策,要尽可能地有法律、法规保障,这样才能保持政策的长久与连续性。好的民生措施,离不开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以及公众的建言献策。
结合材料,请从《政治生活》不同角度,为解决民生问题制定正确决策提出建议。

材料一:2014年我国国民经济的主要统计数据如下: GDP达到636463亿元,比上年增长7.4%。其中第一产业58332亿元(增幅4.1%),第二产业271392亿元(增幅7.3%),第三产业306739亿元(增幅8.1%);三大需求(投资、消费、外需)结构中消费对GDP的贡献率为51.2%(增幅3%)。高技术产业比上年增长12.3%。城镇常住人口74916万人,比上年增加1805万人;城市居民收入增长6.8%,农村居民增长9.2%。单位GDP的能耗下降4.8%。
(1)根据材料,分析我国是如何通过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取得成绩的。
材料二:新常态下经济的最大特点是速度“下台阶”、效益“上台阶”,增长动力实现转换,经济结构实现再平衡。从高速增长进入中高速增长新常态,符合经济发展内在逻辑的变化过程。上述成绩的取得,正是党和国家把握新常态,贯彻科学发展观,“不唯GDP”,把有质量、有效益、可持续的发展和民生改善等作为经济发展方向并付诸实施的结果。
(2)运用“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的知识,分析党和国家确定经济发展方向取得成效所体现的哲学道理。(12分)
材料三: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肯定形势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的同时,也提到了全球总需求不振,我国经济面临下行压力较大的问题。特别指出过去劳动力成本低是最大优势,引进技术和管理就能迅速变成生产力;现在人口老龄化日趋发展,农业富余劳动力减少,经济增长将更多依靠人力资本质量和技术进步,必须让创新成为驱动发展的新引擎。
(3)运用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谈谈加强科技创新及其推广应用对我国经济发展的作用。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