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1-23是氯化铯晶体的晶胞(晶体中最小重复单元),已知晶体中两个最近的Cs+核间距离为a cm,氯化铯的相对分子质量为Mr,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则氯化铯晶体的密度(单位:g·cm-3)为()
图1-23
A.![]() |
B.![]() |
C.![]() |
D.![]() |
图表归纳是学习化学的一种常用方法,某同学如下归纳的下表与上图中对应正确的是
选项 |
X |
Y |
Z |
![]() |
A |
胶体 |
混合物 |
淀粉溶液 |
|
B |
化合物 |
酸性氧化物 |
一氧化氮 |
|
C |
气态氢化物 |
化合物 |
液溴 |
|
D |
强电解质 |
强酸 |
硫酸 |
NA表示阿伏伽德罗常数,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1 mol FeI2与足量氯气反应时转移的电子数为2NA |
B.2 L 0.5 mol·L-1硫酸钾溶液中阴离子所带电荷数为NA |
C.1 mol Na2O2固体中含离子总数为4NA |
D.丙烯和环丙烷组成的42 g混合气体中氢原子的个数为6NA |
在平衡体系:CaCO3(s) CaO(s) + CO2中仅含有碳酸钙、氧化钙及二氧化碳气体。原压强为P,体积为V,在t0时刻,将容器体积缩小为原来的一半并保持不变。若固体所占体积可忽略,且温度维持不变,则此体系中压强(P 纵坐标)跟时间(t 横坐标)的关系为
某兴趣小组以废弃的易拉罐、漂白粉、氢氧化钠等为原料制造了一种新型环保电池,并进行相关实验,如图所示。电池的总反应方程式为2Al+3ClO-+2OH-===3Cl-+2AlO+H2O。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电池的负极反应式为:ClO-+H2O+2e-===Cl-+2OH- |
B.当有0.1 mol Al完全溶解时,流经电解液的电子数为1.806×1023个 |
C.往滤纸上滴加酚酞试液,b极附近颜色变红 |
D.b极附近会生成蓝色固体 |
下图Ⅰ、Ⅱ分别是甲、乙两组同学将反应“AsO+2I-+2H+
AsO
+I2+H2O”设计成的原电池装置,其中C1、C2均为碳棒。甲组向图Ⅰ烧杯中逐滴加入适量浓盐酸;乙组向图ⅡB烧杯中逐滴加入适量40% NaOH溶液。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甲组操作时,电流计(G)指针发生偏转 |
B.甲组操作时,溶液颜色变浅 |
C.乙组操作时,C2做正极 |
D.乙组操作时,C1上发生的电极反应为 |
I2+2e-===2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