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t℃时,将2 mol SO2和1 mol O2通入体积为2 L的恒温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2SO2(g) +O2(g)  2 SO3(g);ΔH = -196.6 kJ/mol。2min时反应达到化学平衡,此时测得反应物O2还剩余0.8 mo1。请填写下列空白:
(1)下列叙述能证明该反应已经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是(填标号,下同)_________
A.容器内压强不再发生变化      B.SO2的体积分数不再发生变化
C.容器内气体质量不再发生变化  D.容器内气体密度不再发生变化2
(2)从反应开始至达到化学平衡,生成SO3平均反应速率为_____________;反应放出的热量为    kJ。
(3)该条件下反应平衡常数为__________________。
(4)反应达到化学平衡后,以下操作将引起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并能提高SO2转化率的是_________________
A.向容器中通人少量O2              B.向容器中通入少量SO2    
C.使用催化剂                     D.降低温度 
E.向容器中通入少量氦气(已知氦气和SO2、O2、SO3都不发生反应)

科目 化学   题型 填空题   难度 较易
知识点: 探究温度、压强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偏二甲肼与N2O4是常用的火箭推进剂,二者发生如下化学反应:
(CH3)2NNH2(l)+2N2O4(l) = 2CO2(g)+3N2(g)+4H2O(g)(Ⅰ)
(1)反应(Ⅰ)中氧化剂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火箭残骸中常出现红棕色气体,原因为N2O4(g)2NO2(g)(Ⅱ),当温度升高时,气体颜色变深,则反应(Ⅱ)为_______(填“吸热”或“放热”)反应。
(3)一定温度下,反应(Ⅱ)的焓变为ΔH。现将1 mol N2O4充入一恒压密闭容器中,下列示意图正确且能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是____________。

若在相同温度下,上述反应改在体积为1 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进行,平衡常数________(填“增大”“不变”或“减小”),反应3 s后NO2的物质的量为0.6 mol,则0~3 s内的平均反应速率v(N2O4)= ________mol·L-1·s-1
(4)NO2可用氨水吸收生成NH4NO3。25℃时,将a mol NH4NO3溶于水,溶液显酸性,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用离子方程式表示)。向该溶液滴加b L氨水后溶液呈中性,则滴加氨水的过程中水的电离平衡将_____________(填“正向”“不”或“逆向”)移动,所滴加氨水的浓度为___________mol·L-1。(NH3·H2O的电离平衡常数取Kb=2×10-5 mol·L-1)

膜技术原理在化工生产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有人设想利用电化学原理制备少量硫酸和绿色硝化剂N2O5,装置图如下。

(1)A装置是__________,B装置是_____________(填“原电池”或“电解池”)。
(2)N2O5在电解池的__________(填“c极”或“d极”)区生成,其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
(3)A装置中通入O2一极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
(4)若A装置中通入SO2的速率为2.24 L·min-1(标准状况),为稳定持续生产,硫酸溶液的浓度应维持不变,则左侧水的流入速率应为____________mL·min-1

在T ℃条件下,向1 L固定体积的密闭容器M中加入2 mol X和1 mol Y,发生如下反应:2X(g)+Y(g)aZ(g)+W(g)ΔH=- Q kJ·mol-1(Q>0)。当反应达到平衡后,反应放出的热量为Q1 kJ,物质X的转化率为α;若平衡后再升高温度,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减小,则:
(1)化学计量数a的值为____________。
(2)写出该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K=____________(a必须用具体的值表示)。
(3)下列说法中能说明该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A. 容器内压强一定
B. 容器内气体的密度一定
C. 容器内Z分子数一定
D. 容器内气体的质量一定
(4)X的转化率α=________,Y的平衡浓度为__________mol·L-1(均用含Q、Q1的代数式表示);
(5)维持温度不变,若起始时向容器中加入的物质的量如下列各项,则反应达到平衡后放出的热量仍为Q1 kJ的是_________(稀有气体不参与反应)。
A. 2 mol X,1 mol Y,1 mol Ar
B. a mol Z,1 mol W
C. 1 mol X,0.5 mol Y,0.5 mol Z,0.5 mol W
D. 2 mol X,1 mol Y,1 mol Z

已知H2A在水中存在以下平衡:H2AH+HA,HAH+A2。回答以下问题:
(1)NaHA溶液_______(填“显酸性”“显碱性”“显中性”或“酸碱性无法确定”),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某温度下,向0.1 mol·L-1的NaHA溶液中滴入0.1 mol·L-1KOH溶液至中性,此时溶液中以下关系一定正确的是__________(填字母)。
A. c(H)·c(OH)=1×10-14 mol2·L-2
B. c(Na)+c(K)=c(HA)+2c(A2)
C. c(Na)>c(K)
D. c(Na)+c(K)="0.05" mol·L-1
(3)已知常温下H2A的钙盐(CaA)饱和溶液中存在以下平衡:CaA(s)Ca2(aq)+A2(aq)ΔH>0。
①温度升高时,Ksp_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下同)。
②滴加少量浓盐酸,c(Ca2)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 (用文字和离子方程式说明)。
(4)若向CaA悬浊液中加入CuSO4溶液,生成一种黑色固体物质,写出该过程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应aA(g)+bB(g)cC(g) (ΔH<0)在等容条件下进行。改变其他反应条件,在Ⅰ、Ⅱ、Ⅲ阶段体系中各物质浓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

回答问题:
(1)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中a∶b∶c为_________________;
(2)A的平均反应速率v(A)、v(A)、v(A)从大到小的排列次序为__________________;
(3)B的平衡转化率α(B)、α(B)、α(B)中最小的是________,其值是_______;
(4)由第一次平衡到第二次平衡,平衡移动的方向是______,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___;
(5)比较第Ⅱ阶段反应温度(T2)和第Ⅲ阶段反应温度(T3)的高低:T2________T3(填“>”、“<”或“=”),判断的理由是___________;
(6)达到第三次平衡后,将容器的体积扩大一倍,假定10 min 后达到新的平衡,请在下图中用曲线表示第Ⅳ阶段体系中各物质的浓度随时间变化的趋势(曲线上必须标出A、B、C)。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