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与刘大山[注]书
[清]戴名世
去年春正月,渡江访足下,留二宿,而足下出所为古文十余篇见示,皆有奇气。足下
固不自信,而谬以仆之文有合于古人法度,因从问其波澜意度所以然者。仆回秦淮,将欲
检箧中文字,悉致之足下,冀有以教我。会足下北游燕蓟之间,而仆亦东走吴越,遂不果。
今年冬,有金陵门人欲刻仆古文于板。仆古文多愤世嫉俗之作,不敢示世人,恐以言语获
罪,而门人遂以彼所藏抄本百篇雕刻行世。俟其刊成,当致一本于足下。其文皆无绝殊,
而波澜意度所以然者,仆亦未能以告人也。惟足下细加择别,摘其瑕疵,使得改定,且作
一序以冠其篇首,幸甚!幸甚!
当今文章一事,贱如粪壤,而仆无他嗜好,独好此不厌。生平尤留心先朝文献,二十
年来,搜求遗编,讨论掌故,胸中觉有百卷书,滔滔汩汩,欲触喉而出。而仆以为此古今
大事,不敢聊且为之,欲将入名山中,洗涤心神,餐吸风露,息虑屏气,乃敢命笔。而不
幸死丧相继,家累日增,奔走四方,以求衣食,其为困踬颠倒,良可悼叹。同县方苞以为
“文章者穷人之具,而文章之奇者,其穷亦奇,如戴子是也。”仆文章不敢当方君之所谓
奇,而欲著书而不得,此其所以为穷之奇也。
秦淮有余叟者,好琵琶,闻人有工为此者,不远千里谒之,学其术。果大工,号南中
第一手。然以是倾其产千金,至不能给衣食。乃操琵琶弹于市,乞钱自活,卒无知者,不
能救冻馁,遂抱琵琶而饿死于秦淮之涯。今仆之文章,乃余叟之琵琶也。然而琵琶者,夷
部之乐耳,其工拙得丧,可以无论。至若吾辈之所为者,乃先王之遗,将以明圣人之道,
穷造化之微,而极人情之态,乃与夷部之乐同其困踬颠倒。将遂碎其琵琶以求免于穷饿,
此余之所不为也。呜呼!琵琶成而适以速之死,文章成而适以甚其穷。今足下欲效仆之所
为,是又一余叟也。然为余叟者,始能知余叟之音,此仆之所以欲足下之序吾文也
(有删改)
【注】刘大山:作者挚发。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而足下出所为古文十余篇见示见:通“现”,展示 |
B.摘其瑕疵摘:指出 |
C.仆文章不敢当方君之所谓奇当:相称 |
D.穷造化之微穷:探求 |
下面对文章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认为自己的文章人多是愤世嫉俗的作品,害怕因文字而获罪,不想让门生刻印。 |
B.方苞认为写文章是困窘之人的才能,文章奇特,境遇也奇特。对这种说法,作者并不认同。 |
C.在这封信中,作者反复请刘大山为自己的文章写序,主要是为了让他了解自己的心志。 |
D.作者以秦淮余叟学成琵琶却陷于困境来比况自我的遭遇,流露出自己对不平世道的愤恨。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
鲍出字文才,京兆新丰人也。少游侠。兴平中,三辅乱,出与老母兄弟五人家居本县,以饥饿,留其母守舍,相将行采蓬实,合得数升,使其二兄初、雅及其弟成持归,为母作食,独与小弟在后采蓬。初等到家,而啖人贼数十人已略其母,以绳贯其手掌,驱去。
初等怖恐,不敢追逐。须臾,出从后到,知母为贼所略,欲追贼。兄弟皆云:“贼众,当如何?”出怒曰:“有母而使贼贯其手,将去煮啖之,用活何为?”乃攘臂结衽独追之,行数里及贼。贼望见出,乃共布列待之。出到,从一头斫贼四五人。贼走,复合聚围出,出跳越围斫之,又杀十馀人。时贼分布,驱出母前去。贼连击出,不胜,乃走与前辈合。出复追击之,还见其母与比舍妪同贯相连,出遂复奋击贼。贼问出曰:“卿欲何得?”出责数贼,指其母以示之,贼乃解还出母。比舍妪独不解,遥望出求哀。出复斫贼,贼谓出曰:“已还卿母,何为不止?”出又指求哀妪:“此我嫂也。”贼复解还之。出得母还,遂相扶侍,客南阳。
建安五年,关中始开,出来北归,而其母不能步行,兄弟欲共舆之。出以舆车历山险危,不如负之安稳,乃笼盛其母,独自负之,到乡里。乡里士大夫嘉其孝烈,欲荐州郡,郡辟召出,出曰:“田民不堪冠带。”至青龙中,母年百馀岁乃终,出时年七十馀,行丧如礼,於今年八九十,才若五六十者。
鱼豢曰:昔孔子叹颜回,以为三月不违仁者,盖观其心耳。夫濮阳周氏不敢匿迹,鲁之朱家不问情实,是何也?惧祸之及,且心不安也。而太史公犹贵其竟脱季布,岂若二贤,厥义多乎?至於鲍出,不染礼教,起於自然,迹虽在编户,与笃烈君子何以异乎?
《三国志•魏书十八•阎温传》节选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A.以绳贯其手掌,驱去。贯:绑着 |
B.还见其母与比舍妪同贯相连。比:靠近 |
C.欲荐州郡,郡辟召出辟:回避 |
D.岂若二贤,厥义多乎厥:他们的 |
以下句子中,全都表现鲍出“孝”的一组是()
①以饥饿,留其母守舍,相将行采蓬实。
②母年百馀岁乃终,出时年七十馀,行丧如礼。
③出又指求哀妪:“此我嫂也。”贼复解还之。
④乃攘臂结衽独追之,行数里及贼。
⑤乃以笼盛其母,独自负之,到乡里。
⑥而太史公犹贵其竟脱季布,岂若二贤,厥义多乎
A.①③④ | B.①⑤⑥ | C.②③⑤ | D.②④⑤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兴平年间,三辅之地发生动乱,因为饥饿,鲍出兄弟几个让老母亲在家看门,他们一同出去采莲子,为老母亲做饭。 |
B.鲍出得知母亲被贼人掠走后,明知贼人众多,寡不敌众,仍然和兄弟一同追赶贼人,并且接连杀了十几个贼寇,最后迫使贼人放回他的母亲。 |
C.鲍出以笼负母的做法,被乡里士大夫传为佳话。为彰显鲍出的孝义,乡里士大夫举荐他到州郡为官,但鲍出以平民百姓不能做官为由推辞,表现他淡泊名利高尚节操。 |
D.文章认为鲍出出生于平民百姓之间,虽然没有受到礼教的教化,但他的为人举止与那些情深义笃的君子没有什么不同。真是“救母险如履薄冰,越山肩负步兢兢;重重危难益坚忍,孝更绝伦足可矜”。 |
把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出责数贼,指其母以示之,贼乃解还出母。
(2)出以舆车历山险危,不如负之安稳,乃笼盛其母,独自负之。
(3) 至於鲍出,不染礼教,起於自然,迹虽在编户,与笃烈君子何以异乎?
阅读材料,完成后面题。
刘备天下称雄,一世所惮,陆 逊 春 秋 方 壮 威 名 未 著 摧 而 克 之 罔 不 如 志 予 既 奇 逊 之 谋 略 又 叹 权 之 识 才 所 以 济 大 事 也。及逊忠诚恳至,忧国亡身,庶几社稷之臣矣。抗贞亮筹干,咸有父风,奕世载美,具体而微,可谓克构者哉!
(节选自《三国志》) 用斜线“/ ”给上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 (限6处)
写出《三国志》的作者名称
作者认为陆逊成功的原因有哪些?(不超过15个字。)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
黄福,字如锡,昌邑人。上书论国家大计。太祖奇之,超拜工部右侍郎。建文时,深见倚任。成祖列奸党二十九人,福与焉。成祖入京师,福迎附。李景隆指福奸党,福曰:“臣固应死,但目为奸党,则臣心未服。”帝置不问,复其官。未几,拜工部尚书。永乐三年,陈瑛劾福不恤工匠,改北京行部尚书。明年坐事,逮下诏狱,谪充为事官。已,复职,督安南军饷。
安南既平,郡县其地,命福以尚书掌布政、按察二司事。时远方初定,军旅未息,庶务繁剧。福随事制宜,咸有条理。上疏言:“交阯赋税轻重不一,请酌定,务从轻省。”又请:“循泸江北岸至钦州,设卫所,置驿站,以便往来。开中积盐,使商贾输粟,以广军储。官吏俸廪,仓粟不足则给以公田。”又言:“广西民馈运,陆路艰险,宜令广东海运二十万石以给。”皆报可。于是编氓籍,定赋税,兴学校,置官师。数召父老宣谕德意,戒属吏毋苛扰。一切镇之以静,上下帖然。时群臣以细故谪交阯者众,福咸加拯恤,甄其贤者与共事,由是至者如归。镇守中官马骐怙宠虐民,福数裁抑之。骐诬福有异志。帝察其妄,不问。仁宗即位,召还,命兼詹事,辅太子。福在交阯凡十九年。及还,交人扶携走送,号泣不忍别。福还,交阯贼遂剧,讫不能靖。仁宗崩,督献陵工。
福丰仪修整,不妄言笑。历事六朝,多所建白。公正廉恕,素孚于人。当官不为赫赫名,事微细无不谨。忧国忘家,老而弥笃。自奉甚约,妻子仅给衣食,所得俸禄,惟待宾客周匮乏而已。初,成祖手疏大臣十人,命解缙评之,惟于福曰:“秉心易直,确乎有守。”无少贬。
( 选自《明史·列传第四十二》有删减)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军旅未息,庶务繁剧庶:希望 | B.于是编氓籍氓:百姓 |
C.镇守中官马骐怙宠虐民怙:依仗,凭借 | D.素孚于人孚:信任 |
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部表明黄福才干出众的一组是
①上书论国家大计。太祖奇之,超拜工部右侍郎。②福随事制宜,咸有条理。
③骐诬福有异志。帝察其妄,不问。④福还,交阯贼遂剧,讫不能靖。
⑤一切镇之以静,上下帖然。⑥当官不为赫赫名,事微细无不谨。
A.①②④ | B.②③⑤ | C.①②⑤ | D.②④⑥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黄福才干深受各位皇帝倚重。明太祖破格提拔他为工部右侍郎,建文帝时深受重用。索然名列成祖奸党名单,但是成祖没有听信李景隆指摘,恢复了他的官职。 |
B.黄福做事符合实际,都很有条理,上书请求减轻赋税,兴办学校,置办官师,鼓励交通运输,抚慰父老,禁止官吏扰民,因此上下都很顺从服气。 |
C.黄福在交阯为官不畏豪强,多次抑制马骐仗着自己受宠爱就虐待民众的行为,曾经遭到马骐的诬陷,离开交阯的时候,民众哭泣不舍, |
D.黄福很有个人修养,他注重仪容,公正廉洁,宽恕他人,被人们信任。做官不为名利,做事情严谨细致,非常节俭,只给妻子和孩子提供衣食,俸禄都用来招待了宾客。 |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明年坐事,逮下诏狱,谪充为事官。
(2)甄其贤者与共事,由是至者如归。(4分)
(3)福还,交阯贼遂剧,讫不能靖。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王来,字原之,慈溪人。宣德二年以会试乙榜授新建教谕。六年,以荐擢御史,出按苏、松、常、镇四府。命偕巡抚周忱考察属吏,敕有“请自上裁”语。来言:“贼民吏,去之惟恐不速,必请而后行,民困多矣。”帝为改敕赐之。中官陈武以太后命使江南,横甚,来数抑之。武还,诉于帝。帝问都御史顾佐:“巡按谁也?”佐以来对。帝叹息称其贤,曰“识之”。及报命,奖谕甚至。
英宗即位,以杨士奇荐,擢山西左参政。言:“郡县官不以农业为务,致民多游惰,催征辄致已命。朝廷悯其失业,下诏蠲除,而田日荒闲,租税无出,累及良民。宜择守长贤者,以课农为职。其荒田,令附近之家通力合作,供租之外,听其均分,原主复业则还之。蚕桑可裨本业者,听其规画。仍令提学风宪官督之,庶人知务本。”从之。
来居官廉,练达政事。侍郎于谦抚山西,亟称其才,可置近侍。而来执法严,疾恶尤甚,以公事杖死县令不职者十人。逮下狱,当徙。遇赦,以原官调补广东。来自此始折节为和平,而政亦修举。正统十三年迁河南左布政使。明年改左副都御使,巡抚河南及湖广襄阳诸府。也先逼京师,来督兵勤王。渡河,闻寇退,乃引还。
景泰元年,贵州苗叛。总督湖广、贵州军务侯璡卒于军,进来右都御史代之。与保定伯梁珤,都督毛胜、方瑛会兵进讨。贼平,班师。诏留来、珤镇抚。寻命来兼巡抚贵州。奏言:“近因黔、楚用兵,暂行鬻爵之例。今寇贼稍宁,惟平越、都匀等四卫乏饷。宜召商中盐,罢纳米例。”从之。
三年十月召还,加兼大理寺卿。珤以来功大,乞加旌异。都给事中苏霖驳之,乃止。来还在道,以贵州苗复反,敕回师进讨。明年,事平。召为南京工部尚书。英宗复辟,六尚书悉罢。来归。成化六年卒于家。
(选自《明史•列传第六十》)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横甚,来数抑之抑:抑制、控制 |
B.蚕桑可裨本业者,听其规画听:听命 |
C.侍郎于谦抚山西,亟称其才,可置近侍亟:屡次 |
D.惟平越、都匀等四卫乏饷乏:缺乏 |
下列各项都属于王来进谏内容并被采纳的一项是()
①蚕桑可裨本业者,听其规画②帝为改敕赐之
③宜择守长贤者,以课农为职④郡县官不以农业为务,致民多游惰
⑤宜召商中盐,罢纳米例⑥今寇贼稍宁,惟平越、都匀等四卫乏饷
A.②④⑤ | B.①③⑤ | C.②③⑥ | D.①④⑥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来为人正直,中官陈武因受太后的宠幸横行江南,王来多次对陈武进行打击,陈武向皇帝诉说此事,但皇帝并没有怪罪王来。 |
B.正统十三年迁河南左布政使。第二年改左副都御使,巡抚河南及湖广襄阳诸府。也先逼近京城,王来率兵护驾。 |
C.景泰元年,贵州苗人反叛,王来与梁珤、毛胜、方瑛联合讨伐苗人,平定之后,皇帝下诏,让王来与梁珤一起留下来镇守。 |
D.王来一生官职调动升降非常频繁。曾因杨士奇推荐,被提拔为山西左参政;也曾因英宗复辟被罢官。成化六年,死于家中。 |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贼民吏,去之惟恐不速,必请而后行,民困多矣。
(2)而来执法严,疾恶尤甚,以公事杖死县令不职者十人。
阅读下文,完成第后面题目。
苏瑰,字昌容,雍州武功人,隋尚书仆射威之曾孙。擢进士第,补恒州参军。居母丧,哀毁加人,左庶子张大安表举孝悌,擢豫王府录事参军,历朗、歙二州刺史。时来俊臣贬州参军,人惧复用,多致书请瑰,瑰叱其使曰:“吾忝州牧,高下自有体,能过待小人乎?”遂不发书。俊臣未至追还,恨之。由是连外徙,不得入。久之,转扬州大都督府长史。州据都会,多名珍怪产,前长史张潜、于辩机赀取钜万,瑰单身薄被自将。武后铸浮屠,立庙塔,役无虚岁。瑰谏曰:“縻损浩广,虽不出国用,要自民产日殚。百姓不足,君孰与足?天下僧尼滥伪相半,请并寺,着僧常员数,缺则补。”后善其言。神龙初,入为尚书右丞,封怀县男。瑰明晓法令,多识台省旧章,一朝格式,皆所删正。中宗复政,郑普思以妖幻位秘书员外监,支党遍岐、陇间,相煽惑为乱。瑰捕系普思穷讯,普思妻以左道得幸韦后,出入禁中。有诏勿治。瑰廷争不可,帝犹依违。司直范献忠,瑰使按普思者,进曰:“瑰为大臣,不能前诛逆竖而报天子,罪大矣,臣请先斩瑰。”于是,仆射魏元忠顿首曰:“瑰长者,用刑不枉,普思法当死。”帝不得已,流普思于儋州,余党论死。累拜尚书右仆射、同中书门下三品,进封许国公。时大臣初拜官,献食天子,名曰“烧尾”,瑰独不进。及侍宴,宗晋卿嘲之,帝默然。瑰自解于帝曰:“宰相燮和阴阳,代天治物。今粒食踊贵,百姓不足,卫兵至三日不食,臣诚不称职,不敢烧尾。”帝崩,遗诏皇太后临朝,相王以太尉辅政。后召宰相韦安石、宗楚客洎瑰议禁中。楚客猥曰:“太后临朝,相王有不通问之嫌,不宜辅政。”瑰正色曰:“遗制乃先帝意,安得辄改?”楚客等怒,卒削相王辅政事,瑰称疾不朝。景云元年,卒,年七十二,谥曰文贞(博学坚贞)。
(选自《新唐书•苏瑰传》)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俊臣未至追还,恨之恨怨恨 | B.瑰使按普思者按审问 |
C.流普思于儋州,余党论死论判处 | D.卒削相王辅政事卒突然 |
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现苏瑰“文贞”的一组是()
①擢进士第,补恒州参军 ②明晓法令,多识台省旧章③立庙塔,役无虚岁
④臣诚不称职,不敢烧尾 ⑤正色曰:“遗制乃先帝意,安得辄改?” ⑥卒削相王辅政事
A.②④⑤ | B.①③⑥ | C.①③⑤ | D.②④⑥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苏瑰躬行孝悌之道:他的母亲去世,悲伤过度,感染到他人,因此左庶子张大安上表举荐他。 |
B.苏瑰为官清廉爱民:他严格要求自己,生活简朴。他劝谏武后为民着想,希望她少建庙宇。 |
C.苏瑰嫉恶如仇:郑普思的党羽遍布岐、陇,他们煽动诱骗百姓作乱。苏瑰逮捕郑普思,将其处以极刑。 |
D.苏瑰直言敢谏:他不按照当时的习惯给天子献食,在宴会上自我辩解时还讽谏皇上要体恤民情。 |
将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 普思妻以左道得幸韦后,出入禁中。有诏勿治。
⑵ 仆射魏元忠顿首曰:“瑰长者,用刑不枉,普思法当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