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胶体中加入电解质能使胶体聚沉。使一定量的胶体在一定时间内开始聚沉所需电解质的浓度(mmol·L-1)称作“聚沉值”,电解质的“聚沉值”越小,则表示其聚沉能力越大。实验证明,聚沉能力主要取决于与胶体粒子带相反电荷的离子所带的电荷数,电荷数越大,聚沉能力越大,如向Fe(OH)3胶体中加入下列电解质时,其“聚沉值”最小的为( )
| A.NaCl | B.FeCl3 | C.K2SO4 | D.Na3PO4 |
某有机物的结构简式如图所示,它可发生的反应类型有:()
①取代;②加成;③消去;④水解;⑤酯化;⑥中和;⑦氧化;⑧加聚
| A.①②③⑤⑥ | B.②③④⑤⑧ |
| C.①②③⑤⑥⑦ | D.③④⑤⑥⑦⑧ |
已知苯与一卤代烷在催化剂作用下可生成苯的同系物
在催化剂存在下,由苯和下列各组物质合成乙苯最好应选用的是()
| A.CH3CH3和I2 | B.CH2=CH2和HCl | C.CH2=CH2和Cl2 | D.CH3CH3和HCl |
除去下列物质中所含少量杂质(括号内为杂质),所选用试剂和分离方法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 混合物 |
试剂 |
分离方法 |
|
| A |
乙烯(二氧化硫) |
溴水 |
洗气 |
| B |
溴苯(溴) |
NaOH溶液 |
分液 |
| C |
苯(苯酚) |
加浓溴水 |
过滤 |
| D |
乙烷(乙烯) |
酸性KMnO4溶液 |
洗气 |
设阿伏加德罗常数为NA,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4.4 g乙醛分子中含有的共用电子对数为0.6NA |
| B.标准状况下,11.2 L二氯甲烷所含分子数为0.5 NA |
| C.18.8 g苯酚中含有碳碳双键的个数为0.6 NA |
| D.现有乙烯、丙烯、丁烯的混合气体共14g,其原子数为3NA |
下列各组有机物只用一种试剂无法鉴别的是()
| A.乙醇、甲苯、硝基苯 | B.苯、苯酚、己烯 |
| C.苯、甲苯、环己烷 | D.甲酸、乙醛、乙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