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时候,某商人从上海运一批货物到汉口,受到了各地官吏的百般刁难,重重勒索。他气愤地说:“清政府有条约规定,外国商船和军舰都可以在长江自由航行,不受盘查,而我们中国人为什么不行?难道非要中国商船插上外国旗子才有生路吗?”
问:这件事至少是发生在哪一年以后?那商人指的是哪一个条约( )
①1842年 ②1844年 ③1856年 ④1858年
⑤《南京条约》 ⑥《望厦条约》 ⑦《天津条约》 ⑧《瑷珲条约》 ,
A①⑤ B②⑥ C.④⑦ D.③⑧
之所以说军机处的设置标志着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达到顶峰,是因为( )
A.军机大臣都由皇帝的亲信组成 |
B.军机大臣没有裁决权力,只是负责传达皇帝命令 |
C.内阁、六部只是办事机构,形同虚设 |
D.皇帝直接控制中央地方政权 |
《百家姓》在不同朝代有不同的排序。宋代为:赵钱孙李、周吴郑王……明代为:朱奉天运、富有万方……这种排列主要体现了
A.皇权的独尊 | B.中央集权的强化 | C.等级制度的森严 | D.文化专制的扩展 |
某位学者描述中国历史上某个制度:“虽无相名,实有相责。既有相责,却无相权。既无相权,又有相实”这一制度指( )
A.秦代的三公九卿制 | B.唐代的三省六部制 |
C.元代的中书省制 | D.明朝的内阁制 |
明代内阁和清代军机处的共同之处是( )
A.统领六部,处理各种政务 | B.参与机要政务,但没有决策权 |
C.参与决策,并负责朝廷日常事务 | D.负责各地的军政事务 |
有史学家认为,从秦汉起,官僚体制就是中国制度的核心问题,而这个核心问题又可以分成两个大的子问题,一是官僚的选拔问题,二是官僚体系内部的权力制衡问题。隋唐时期统治者解决“官僚体系内部的权力制衡”问题的重要举措是( )
A.废分封,置郡县 | B.建立法律体系 | C.确立三省六部制 | D.实行科举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