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 现我最高统帅,已严令18集团军及新四军概于(民国)30年1月底以前遵照前令撤至冀察鲁北及晋北之一部……。(如中共)置军纪国法于不顾,是即有意破坏抗战……中央必能以极周密之处置与严正之方式执行军纪……我各级党部团部各宣传机关,……应根据前述事实与下列方针,以纠正中央之态度;以泛指口吻影射中共违反军令军纪之行为,督促政府严肃军纪。……
——1940年10月国民党中央给《上海报》密令
材料2 国内一部分人士正在策动所谓新的反共高潮,欲以所谓中日联合“剿共”结束抗战局面。……兹奉电示,限期北移。德等考虑再三,认为尊行命令与府顺舆情,仍请中央兼筹并顾。对于江南正规部队,德等正拟苦心说服,劝其顾全大局,尊令北移。
——1940年11月9日,朱德、彭德怀等复何应钦电文
材料3 重庆对于中国共产党势力的不断增长确实感到担忧。……蒋介石集团现在应有所选择。……如果重庆不能镇压共产党,那么日本不得不考虑共产党势力增加的后果。
——1940年12月10日,日本东京《国民新闻》报社社论
材料4 现在,我们对国民党政府对新四军所采取的行动表示了否定态度。这(皖南事变)有碍于抵抗日本的进攻。……如果日本人在中国感到吃紧,他们就会节制自己向南方和北方扩张的野心。
——1940年1月底,美国驻华代理武官巴雷特谈话摘自《在华使命》
请回答:
(1)据材料1,指出国民党政府蓄意制造皖南事变的表现。结合材料1、材料3,指出国民党政府与日本有何共识?达成共识的主要原因又是什么?
(2)从材料2看,中共对“北移”存有顾虑,它为什么还要让部队“遵令北移”?
(3)结合材料3和材料4,说明美国政府否定皖南事变的原因。这是否表明它放弃了一贯对待共产党的基本立场?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抗日战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唐朝和西汉都是我国历史上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王朝。据此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唐朝和西汉在处理少数民族问题上采取了哪些相似的措施?
(2)唐朝在处理少数民族问题上有哪些新措施?
(3)综合上述内容,谈谈你对民族关系的基本认识。

唐朝是我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同时隋唐时期也是我国封建社会发展的重要转折时期,这一时期封建王朝的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都发生了重大变化,试结合有关史实概括说明。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贞观四年(630年),太宗谓公卿曰:“朕终日孜孜,非但优怜百姓,亦欲使卿等常守富贵。天非不高,地非不厚,朕常兢兢业业以畏天地。卿等若能小心奉法,常如朕畏天地,非但百姓安宁,自身常得欢乐,古人云:‘贤者多财损其志,愚者多财生其过。’此言可为深戒。若徇私贪浊,非止坏公法,损百姓,纵事未发问,心中岂不常惧!恐惧既多,亦有因死致。大丈夫岂得苟财物,以害及身命,使子孙每怀愧耻耶?卿等宜深思此言。”
材料二:上(唐太宗)作《帝范》十二篇,以赐太子……且曰:“修身治国,备在其中,一旦不讳(死),更无所言矣。”又曰:“汝当更求古之哲王以为师;如吾,不足法矣。夫取法于上,仅得其中;取法于中,不免为下。吾居位以来,不善多矣;锦绣珠玉,不绝于前;宫室台榭,屡有兴作;犬马鹰隼,无远不致;行游四方,供顿烦劳比皆吾之深过,勿以为是而法之。顾我弘济苍生,其益多,肇造区夏,其功大;益多损少,故人不怒。功大于过,故业不堕。然比之尽善尽美,固多愧矣。汝无我之功勤,而承我之富贵;竭力为善,则国家仅安;骄惰奢纵,则一身不保。且成迟败速者,国也,易失难得者,位也。可台慎哉!”
请回答:
(1)概括材料一唐太宗对大臣的告诫。
(2)概括材料二唐太宗对太子的告诫。
(3)结合上述材料及有关史实,评价唐太宗的言行和主张。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初,府兵之置,居无事时耕于野;更番上下(轮值)者,宿卫京师而已;若四方有事,则命将以出,事辄罢,兵散于府,将归于朝。故士(兵)不失业,而将帅无握兵之重。
—摘自《新唐书》卷50
材料二:府兵大都是从均田户中选拔充任的……“于六户中等以上,家有三丁者,选材力(勇武有力)一人,免其身租庸调”……须自己置办各种用具和武器。……固然兵役负担很重,但由于他们尚能分配到足够的永业、口分田(均田制下分配的两类土地),府兵本人也能够免除租庸调,因此他们的经济比较优裕……到了唐高宗晚年和武则天统治时代,均田制逐渐破坏,府兵受田很难足额,这样,他们的经济就逐渐衰落下来。
—摘自王仲荣《隋唐五代史》上册
材料三:初,诸卫府兵,自成丁(成年)从军,六十而免,其家又不免杂徭,浸以贫弱,逃亡略尽,百姓苦之。(开元十年)张说建议,请招壮士充宿卫,不问色役(免除各种徭役),优为之制;逋逃者争出应募。上(唐玄宗)从之。旬日,得精兵十三万,分隶诸卫,更番上下。后农之分,从此始矣。
—摘自《资治通鉴》卷212
材料四:到了开元二十五年,唐政府索性下敕:“于诸色征人及客户中,召募丁壮,长充边军。”称之为“长征健儿”。从此以后,更替戍边的制度,已经不复存在,征募到长征健儿,便成为终身职业兵。……过去的府兵,因为“取之土著,恐累亲族”,所以不敢“外叛内侮及杀师自擅”。现在既然是职业兵,“于是师不土著,无家族之顾”,藩镇的将帅,就利用这一弱点,威胁利诱,使士兵服从他,来对抗朝廷。
—摘自王仲荣《隋唐五代史》上册
请回答:
(1)分析府兵制与均田制的关系及其对唐前期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
(2)分析唐后期叛乱割据与均田制、府兵制破坏之间的关系。

从二战后期到20世纪50年代中期,美苏关系的变化趋势如何?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变化?这种变化对世界的影响如何?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