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江乡故人偶集客舍
戴叔伦
天秋月又满,城阙夜千重。还作江南会,翻疑梦里逢。
风枝惊暗鹊,露草泣寒虫。羁旅长堪醉,相留畏晓钟。
(1)“风枝惊暗鹊,露草泣寒虫”一句描绘了怎样的夜色,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羁旅长堪醉,相留畏晓钟”一句中哪两个字用得最好?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定风波·红梅①
苏轼
好睡慵开莫厌迟,自怜冰脸不时宜。偶作小红桃杏色,闲雅,尚馀孤瘦雪霜姿。
休把闲心随物态,何事,酒生微晕沁瑶肌。诗老②不知梅格在,吟咏,更看绿叶与青枝。
【注】①此词是作者贬谪黄州期间所作。②诗老:指苏轼的前辈诗人石曼卿。“好睡慵开莫厌迟,自怜冰脸不时宜”一句运用了何种修辞手法?请分析其表达作用。
答:“诗老不知梅格在”,请找出两个体现红梅“梅格”的句子。
答:①②这首词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答:
秋 夜 曲
张仲素
丁丁漏水夜何长,漫漫轻云露月光。
秋逼暗虫通夕响,征衣未寄莫飞霜。你认为这首诗主要通过什么表现手法来创造清幽意境的?简要分析。
这首诗表现了诗主人公什么样的感情?又是怎样表现的?请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夜雪
唐·白居易
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
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注】这首诗是诗人因上书论宰相遇刺事被贬为江州司马时写的。这首小诗描写了怎样的夜景?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请作简要分析。
本诗三句不着“雪”字,却处处在写雪,试结合诗句分析诗人是用什么手法(或从哪些角度)来写雪的。
归园田居(其一)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这两句诗抒发了作者的情怀。
在诗的结尾与这两句相照应的诗句是:,。若将“误落尘网中”的“尘网”改为“罗网”,为什么不好?
答:在一次读诗会上,有位同学将诗中“桃李罗堂前”一句理解为“堂前桃李满桌”,你认为他的理解是否合适,请结合前后诗句说出两个理由。
答:从诗中看,作者归隐田园后,心情是怎样的?这种心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
答:
蒿里行
曹操
关东有义士,兴兵讨群凶。初期会盟津,乃心在咸阳。
军合力不齐,踌躇而雁行。势利使人争,嗣还自相戕。
淮南弟称号,刻玺于北方。铠甲生虮虱,万姓以死亡。
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对这首诗词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关东义士”指讨伐董卓的诸军首领。“群凶”指董卓等军阀。 |
B.“初期……”两句借历史典故对“关东义士”寄予厚望,希望他们能灭掉董卓。 |
C.“军合……”两句是说诸军在讨伐中貌合神离,各自观望不前。 |
D.“白骨……”句表现了战争的残酷。“千里无鸡鸣”表明连鸡都害怕战争。 |
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本诗反映了动乱的社会现实,表现了对割据势力的痛恨和对人民苦难的同情。 |
B.诗中也暗含着作者要削平战乱,进而篡夺汉朝政权的野心。 |
C.本诗以叙事为主,叙事、描写、抒情有机结合,内容丰富,语言朴实。 |
D.本诗前半部分写原因,后半部分写结果,思路贯通,层次清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