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2009年1月10日电:由公安部和中央电视台联合举办的第三届“我最喜爱的十大人民警察”评选活动颁奖典礼在北京举行,评选结果正式揭晓。段松、李隆、盖起章等10人获得本届“我最喜爱的十大人民警察”殊荣。他们当中,有缉毒警察,有看守所管教员,也有消防勇士、交通警察……;他们无论在偏远山村还是在国防边境,无论是扎根基层还是冲在前线,他们都用汗水、鲜血甚至是生命捍卫着国家的尊严和安全,保护着群众的生命和财产,用行动铸就了警徽的闪亮和光辉。
1507次孤身深入毒穴完成卧底任务,破获毒品案件1612起,抓获犯罪嫌疑人2339人,缴获毒品4491932克……这一连串惊人数字的创造者是云南省保山市施甸县公安局副局长段松。从一名普通缉毒民警到缉毒大队副大队长,再到公安局副局长,段松18年缉毒生涯一步一个脚印地走过来。无数次生死较量,无数次短兵相接的经历带给他的是对中国禁毒事业的忠诚与无悔。“禁毒工作是我生命的一部分,早已难以割舍。”狡猾毒贩拿枪对准他的胸口没有使他退缩,残忍毒贩对他年迈母亲的报复殴打没有使他屈服,“毒品一日不绝,禁毒一刻不止!”铮铮誓言是这个缉毒英雄尽责决心的写照。
(1)运用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的观点,分析段松18年缉毒生涯给我们的启示。(2)试结合上述材料,说明我们应该如何去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近年来,武汉市为加快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全面落实优惠政策,不断加大财政科技投入力度;完善科技奖励制度,制定实施《武汉市科学技术奖励办法》,健全与岗位职责、工作业绩、实际贡献紧密联系和鼓励创新创造的分配激励机制;支持企业按高新技术企业标准创建申报,主动组织做好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工作;多方位引进掌握国际先进技术、引领产业发展的领军人才;运用法律手段规范创新主体的行为,打击创新领域的各种违法犯罪活动,保护知识产权。
(1)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材料一武汉市政府所采取的措施对推进科技创新的作用。
材料二:文化是民族的血液,是人民的精神家园。武汉市在创建文明城市工作中,依托本土历史文化积淀,融入时代特色,提炼出了“敢为人先,追求卓越”城市精神,得到了市民的广泛认可。市委、市政府大力实施“十大文化振兴工程”,彰显城市人文特色,充分利用社区文化、广场文化、企业文化等载体,开展健康向上的群体性文化活动。市民置身于这浓浓的文化氛围之中,了解到了本地的名胜古迹,体味到既古老又现代的文明,感受到了独具特色的精神,提高了市民的素质,进而激发了广大市民热爱城市、建设家乡的热情。
(2)结合材料二,说明文明城市创建的过程也是发挥意识能动作用的过程。
材料一:全球四分之一的笔记本电脑和三分之一的数码相机是我国苏州生产的,然而每销售一台电脑我们要给英特尔几十美元、微软几十美元,中国人自己赚的大概只剩10个苹果的钱;生产一台DVD,我们的利润只有1~2美元;生产一件MP3,我们的利润只有一美元多。
材料二:近年来年在拉动国民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中,投资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是50.4%;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是-2.2%;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是51.8%。中国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不仅低于发达国家,还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材料三:我国单位产出的能耗和资源消费水平明显偏高。每万美元GDP消耗的钢材、铜、铝、铅、锌分别是世界平均水平的5.6、4.8、4.9、4.9、4.4倍。我国每增加单位GDP的废水排放量比发达国家高4倍,单位工业产值产生的废弃物比发达国家高10多倍。而我国能源利用率为33%、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为55%,矿产资源总回收率为30%,分别比国外先进水平低10个、25个和20个百分点。
(1)上述材料分别说明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什么问题?
(2)结合上述材料及反映的问题谈谈对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有何启示?
材料一:《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要加强制度建设,保障社会公平正义。社会公平正义是社会和谐的基本条件,制度是社会公平正义的根本保证。完善收入分配制度,规范收入分配秩序,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公平。
材料二:习总书记十八大报告中指出,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社会体制改革,扩大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社会。
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在改善民生,实现社会公平的过程中,国家应该采取的措施有哪些?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中国是海洋大国,勤劳智慧的中华民族在认识海洋、利用海洋、与海洋的和谐相处中创造了丰富灿烂而又具有强大辐射力、渗透力、影响力的海洋文化。目前我国文化领域发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变革,海洋文化发展也面临一系列新情况新问题,突出表现在:我国海洋文化发展同海洋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不完全适应,缺少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海洋文化产品,不能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海洋文化研究起步较晚,在中国学术界还没有形成主题学科领域和完整的理论体系,海洋研究队伍单薄且分散,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海洋文化的建设和发展;全民族的海洋意识不强,海洋文化远没有形成凝聚力;海洋文化产业发展尚未形成规划,其发展水平与我国建设海洋强国的宏伟目标还有较大差距。
结合材料,运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知识,说明我国应如何发展海洋文化。
在外出旅游时,我们既会看到文人墨客的题字、题诗,也会看到游人“到此一游”
式的涂鸦
有人认为“到此一游”式的涂鸦只是个人行为,微不足道。然而在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当今社会,一个民的个人行为往往会被快速传播,无限放大,从而影响世人对国家形象的直观印象。
结合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比较图(a)和图(b),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文人墨客的题字、题诗与游人“到此一游”式涂鸦的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