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911年前后,新西兰出生的物理学家——卢瑟福把一束变速运动的α粒子(质量数为4的带2个正电荷的质子粒),射向一片极薄的金箔,他惊奇地发现,过去一直认为原子是“实心球”,而由这种“实心球”紧密排列而成的金箔,竟让大多数α粒子畅通无阻地通过,就像金箔不在那儿似的,但也有极少量的α粒子发生偏转,或被笔直地弹回。根据以上叙述的实验现象能得出关于金箔中Au原子结构的一些结论,试写出其中的三点。
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归纳整理是科学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在学习了氧族元素的各种性质后,可归纳整理出如下表所示的表格(部分)。
| 性质\元素 |
8O |
16S |
34Se |
52Te |
| 单质熔点(℃ |
—218。4 |
113 |
450 |
|
| 单质沸点(℃) |
—183 |
444.6 |
685 |
1390 |
| 主要化合价 |
—2 |
—2,+4,+6 |
—2,+4,+6 |
|
| 原子半径 |
逐渐增大 |
|||
| 单质与H2反应情况 |
点燃时易化合 |
加热化合 |
加热难化合 |
不能直接化合 |
请根据上表回答下列问题:
(1)晶体硫属于晶体,硒的焙点T的范围可能是。
(2)碲的化合价可能有。
(3)硫、硒、碲的氢化物水溶液的酸性由强至弱的顺序是(填化学式)。
(4)氢硒酸有较强的(填“氧化性”或“还原性”),因此放在空气中长期保存易变质,其可能发生的化学方程式为。
(5)工业上Al2Te3可用来制各H2Te,完成下列化学方程式:
Al2Te3+()一A1(OH)3↓+H2Te↑
将a mol Na2O2与b mol NaHCO3混合共热到300℃,充分反应后(不与外界物质发生反应)得到固体和气体的成分,随着a与b的比值不同而不同,当a与b的比值为下列数值时,把得到的固体和气体的化学式填入下表:
| a/b |
固体物质的成分 |
气体物质的成分 |
| <1/2 |
||
| =1/2 |
||
| =1/1 |
||
| >1/1 |
现有甲、乙两瓶无色溶液,已知它们可能是NaOH溶液和AlCL3溶液。现做如下实验:
①440mL甲溶液与120mL乙溶液反应,产生1.56沉淀
②120mL甲溶液与440mL乙溶液反应,产生1.56沉淀
③120mL甲溶液与400mL乙溶液反应,产生3.12沉淀
通过必要的计算和推理判定:
甲溶液是_______,其浓度为____mol/L。乙溶液是_______其浓度为____mol/L
已知B、C为用途广泛的金属,H具有磁性氧化物,I是一种白色胶状沉淀,它们有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部分产物未列出):
回答下列问题:
1.E和G的化学式分别为
2.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①③
写出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②④
某同学在帮助老师整理实验室的化学试剂时,发现一盛有无色溶液的试剂瓶,由于腐蚀,其标签已破损(如图:标签上部的化学式和下部的名称都不完整),根据前几天做过的实验判断,它是中学化学中常见的溶液。
请根据已掌握的知识,对该试剂可能是什么物质的溶液作出猜想,并设计最简单的实验进行验证。
(1)下列物质中()有可能是这瓶溶液的溶质
A氯酸钠 B磷酸二氢钠 C硝酸钠 D硫酸钠
(2)请将你的所有可能的推测,并取溶液少许加入一种试剂进行验证,把实验操作、现象和结论填在下表中(不一定填满):
| 推测(写化学式) |
依据的实验操作(加入验证试剂)、现象和结论 |
| 例: Na2SiO3 |
加入盐酸,若只有白色沉淀生成者为硅酸钠溶液 |
| ①: |
|
| ②: |
|
| ③: |
|
| 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