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有关实验的表述正确的是( )
①提取细胞核DNA常用鸡血细胞作实验材料
②调查某植物种群密度常在该植物分布密集的区域取样
③调查人类色盲遗传病常在患者家系调查并计算发病率
④孟德尔的杂交实验将母本去雄的目的是为了防止自花传粉
⑤探索温度对淀粉酶活性影响的实验,不能用斐林试剂代替碘液
⑥用于观察质壁分离与复原的紫色洋葱表皮细胞同样可用来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
A.①④⑤ | B.①③⑤ | C.②④⑥ | D.①②③ |
右图所示实验装置,F、G为两个半透膜制成的小袋,内盛有溶液乙,上端分别接上口径相同的小玻璃管。与F相比,G体积较大。二者置于盛有液体甲的大容器内,最初两个小玻璃管内的液面高度相同。已知两种液体的浓度梯度顺序为甲>乙,在下图中能显示今后一段时间F和G所接玻璃管内液面变化的是()
下列关于动物细胞培养的叙述,正确的是()
A.培养保留接触抑制的细胞在培养瓶壁上可形成多层细胞 |
B.克隆培养法培养过程上多数细胞的基因型会发生改变 |
C.二倍体细胞的传代培养次数通常是无限的 |
D.恶性细胞系的细胞可进行传代培养 |
钱永健先生因在研究绿色荧光蛋白方面的杰出成就而获2008年诺贝尔奖。在某种生物中检测不到绿色荧光,将水母绿色荧光蛋白基因转入该生物体内后,结果可以检测到绿色荧光。由此可知()
A.该生物的基因型是纯合的 |
B.绿色荧光蛋白基因在该生物体内得到了表达 |
C.该生物与水母有很近的亲缘关系 |
D.改变绿色荧光蛋白基因的1个碱基对,就不能检测到绿色荧光 |
基因工程中,需使用特定的限制酶切割目的基因和质粒,便于重组和筛选。已知限制
酶Ⅰ的识别序列和切点是一G↓GATCC-,限制酶Ⅱ的识别序列和切点是—↓GATC—。根据图示判断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A.目的基因和质粒均用限制酶Ⅱ切割 |
B.目的基因和质粒均用限制酶Ⅰ切割 |
C.质粒用限制酶Ⅱ切割,目的基因用限制酶Ⅰ切割 |
D.质粒用限制酶Ⅰ切割,目的基因用限制酶Ⅱ切割 |
PCR是一种体外迅速扩增DNA片段的技术,下列有关PCR过程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变性过程中破坏的是DNA分子内碱基对之间的氢键 |
B.复性过程中引物与DNA模板链的结合是依靠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完成 |
C.延伸过程中需要DNA聚合酶、ATP、四种核糖核苷酸 |
D.PCR与细胞内DNA复制相比所需要酶的最适温度较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