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发展对中国社会进步影响最大的因素是( )
A.使中国出现了近代工业 | B.造就了新兴的阶级力量 |
C.阻止了外国经济侵略 | D.延缓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的进程 |
李贽在《史纲评要》中说:“(李斯建议焚书的上书)大是英雄之言,然下手太毒矣。当战国橫议之后,势必至此。自是儒生千古一劫,埋怨不得李丞相、秦始皇也。”下列对此信息的解读,与李贽本意相符的是( )
A.儒家思想并非万世不变之理 |
B.统治者实施新政必须要坚决 |
C.政治统一必然要求思想统一 |
D.专制集权是历史的必然趋势 |
英国史学家汤因比说:“从王阳明思想来看,人的心与万事万物之理,彼此是同一的。”以下言论中,最能支撑汤因比这一论断的是( )
A.“以吾心之是非为是非” |
B.“减得一分人欲,便得一分天理” |
C.“知而不行,只是未知” |
D.“千思万虑,只是要致良知” |
“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而莫能行。”这体现了( )
A.荀子的“人定胜天”思想 |
B.老子的朴素辩证法思想 |
C.墨子的“兼爱、非攻”思想 |
D.韩非子的严刑峻法思想 |
下列治国主张中,体现“民本”思想的有()
①“政在得民”②“民贵君轻”③“为政之要,惟在得人”④“以人为镜,可知得失”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③ | D.①④ |
小明的爷爷在20世纪50年代就读于某工业大学,当时他在校学习的课程有电工技术、电机学、电路分析原理、电机测试与控制等,可见学校重在培养实用型科技人才。他说那时我国创办了20个新的科技院校和26个新的工程研究所,在大约200个高等教育机构中,只有13个.是有文理学科的综合性大学。该材料说明当时我国的教育
A.遵循旧中国的教育模式 |
B.重视文理科院校均衡发展 |
C.培养工业化建设人才 |
D.实施“211工程”计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