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的漫画是著名漫画家华君武的代表作之一《榜样》,对作者作这幅漫画时的背景描述不对的是
| A.美英开辟欧洲第二战场,两面夹击德国 | B.东南欧人民纷纷起义,打击德国侵略者 |
| C.召开雅尔塔会议 | D.召开波茨坦会 议 |
某历史课外学习小组在撰写研究性学习论文时,使用了以下历史术语:师夷长技以制夷,中体西用,维新变法,民主共和,民主与科学,马克思主义。据此判断,该小组研究的主题应该是( )
| A.发展资本主义 | B.反对专制统治 |
| C.实行救亡图存 | D.反抗外来侵略 |
《江南造船所纪要》载,1920—1921年,该所为美国制造了四艘万吨轮船,分别是“官府”、“天朝”、“东方”、“震旦”号。对此理解错误的是
| A.中国造船业经过几十年的努力取得明显的进步 |
| B.“一战”客观上为中国民族工业发展创造了条件 |
| C.为美国所造的四艘万吨轮船带有中国文化元素 |
| D.南京国民政府的经济措施刺激了民族工业发展 |
有人认为辛亥革命的“民族”色彩也很突出,但那主要是“驱逐鞑虏”、“排满兴汉”的民族性,与后来“中华民族反对帝国主义”的民族主义,不是一回事。其依据是
| A.没有无产阶级领导 | B.没有明确提出反帝主张 |
| C.在革命中曾经寻求西方国家的支持 | D.“排满兴汉”体现了大汉族主义思想 |
清代有学者说:“古有儒、释、道三教,自明以来,又多一教,曰小说……士大夫、农、工、商贾,无不习闻之,以至儿童、妇女不识字者,亦皆闻而如见之,是其教较之儒、释、道而更广也。”这表明
| A.小说的兴起冲击了社会等级观念 | B.社会群体认同推动世俗文化发展 |
| C.小说成为一种新的宗教传播载体 | D.世俗文化整合了社会的价值观念 |
明末文人袁宏道说,江南地区出版业繁荣,不少书籍“原板未行,翻刻踵布”。与这一现象直接相关的因素是当时
①商品经济繁荣②市民文学兴盛③印刷工艺提高④专制政治强化
| A.①②④ | B.①②③ |
| C.①③④ | D.②③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