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12月8日至11日,吴邦国在广东考察工作时强调说,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定了“十一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目标和明年经济工作的主要任务。……要大力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要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坚持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方针,大力培养、造就高素质的科技人才队伍。要建立健全培养人才、聚集人才、激励人才和人尽其才的机制和制度,为人才施展才华开辟空间、提供保障,不断激发人才的创造性、积极性和主动性。
结合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党中央为什么要实施人才强国战略?
(2)从国际竞争的角度,简要分析我国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政治意义。
201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90年,全国各地以唱红歌的形式庆祝党的生日。某班举行“红歌与民族精神主题班会”。就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重要性,同学们积极踊跃发言:中国共产党成立的90年,是艰苦创业的90年,也是光辉灿烂的90年,唱红歌有利于弘扬民族精神,继承优良传统,激发爱国情怀;有利于抵制外来腐朽思想文化的影响;弘扬民族精神有利于经济的发展和综合国力的提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如果让你作代表发言,谈谈为什么要弘扬民族精神,请列出你的发言提纲。
(2)作为一名中学生,你认为应怎样做才能更好地弘扬民族精神?
近年来,全国各地学校都十分重视校园文化建设。旨在树立良好的校风、班风、学风,引导学生参与健康生动的校园文化生活,促使学生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临清三中第十届体育文化艺术节拉开帷幕 。文化节活动是同学们精神凝聚、智慧整合、能力展示和素质提升的过程。此外,学校每年还举办了其他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这些活动,为校园增添了文化气息,也营造了团结、和谐、文明的校园文化氛围。
(1)结合材料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说明学校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依据。(8分)
(2)作为中学生,谈谈你的做法。(4分)
《感动中国2011年度人物评选》已经启动。《感动中国》年度人物评选是活动主办方梳理一年来发生在全国各地的感动事迹,把感动中国、打动人们心灵的人物作为评选对象,并根据活动推选委员会成员意见、合作媒体推荐意见以及观众投票结果综合评定的。2011年度《感动中国》人物评选启动以来,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积极参与。众多网友在央视网、新浪网、搜狐网等三大门户网站开设的评选网页上踊跃投票,并为评选活动建言献策。作为中央电视台倾力打造的一个精神品牌活动,每年一度的《感动中国》,被誉为“中国人的年度精神史诗”。
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有关知识分析上述材料。
教育部部长袁贵仁2月28日表示,由于教育改革的艰巨性和协调性,所以这次《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文本里面专门设立了十个教育改革试点项目,主要是想保证改革正确的方向,坚持改革政策的协调性,努力深化教育改革,促进教育事业的科学发展。袁贵仁说,这次规划纲要里面,我们从两个方面设计了改革的推进策略。一是自下而上,鼓励支持各地各校大胆探索,不断总结推广。第二是自上而下,有的改革,一个学校、一个地方做不了,它需要整体设计,全国统一考虑。因此强调了试点先行,逐步推广。他还说,我们注意到重视教育改革的协调性。改革需要统筹考虑、分步推进,先行试点,动态调整。随着这次改革的顺利推进,同时我们还强调加大改革的投入,过去我们投入主要在发展方面,到了现在这种程度,如果按照原来的模式和体制,我们加大投入可能是事倍功半。我们需要用新的体制推进教育事业的发展,因此改革也需要加大投入来促进教育事业的科学发展。
上述材料体现了哪些唯物辩证法道理?
多年来,我国的淡水渔业的养殖普遍以追求经济效益为主,造成对江河湖泊和水库的过度利用,极易导致水体富营养化,如追求高产而实施的化肥养鱼直接增加了水体氮磷含量,为提高“家鱼”成活率而过量捕捞食鱼性鱼类,导致生态系统失衡等。针对这一状况,“以鱼养水”——水利部科学研究院水库渔业研究所运作一年的试验近日获得了成功。
“以鱼养水”打破了传统的“以水养鱼”的思维定势,具体操作是,首先放养一定数量的食鱼性鱼类,让它吃掉水库中的野杂鱼,野杂鱼减少,使浮游动物大幅度增加,浮游动物再吃掉水中大量的浮游植物。这样一来,水中的主要污染成分——氮和磷也会减少,达到净化水的目的。“以鱼养水”试验的成功意味着我国的常规淡水渔业的养殖将发生根本性转变。
(1)分析说明从“以水养鱼”到“以鱼养水”的转变所体现的辩证法道理。
(2)上述材料是怎样体现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道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