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罗马《民法大全》规定“……不得基于怀疑而惩罚任何人。……与其判处无罪之人,不如容许罪犯逃脱惩罚。”这反映了罗马法
A.肯定证据 | B.主张重罪轻罚 |
C.纵容犯罪 | D.维护贵族利益 |
对于鸦片战争,有人称为中英战争,有人称为通商战争,也有人称为夷匪犯境,其中淡化了历史认识中价值判断的表述是( )
A.中英战争 | B.鸦片战争 |
C.通商战争 | D.夷匪战争 |
清末传教士明恩溥记述:“促使中国学子年复一年地坚持科举考试,有的直到九十高龄终于拿到文凭方可罢休,有的则死于这一过程中。功名利禄一类是无法说清楚的……九十高龄之后,即便考中又怎么样?唯一的解释是他天生具有忍耐的禀赋。”该材料()
A.批判学子追求功名利禄 |
B.表明科举制下学子的愚昧无知 |
C.折射出学子的价值取向 |
D.反映出科举制失去人才选拔功能 |
在中国古代,“中央政府的组织,皇权相权是划分的,期间比重纵有不同,但总不能说一切由皇帝专制”。这一状况被彻底改变始于()
A.汉朝 | B.唐朝 | C.明朝 | D.清朝 |
唐朝时实行三省六部制,三省之间分工明确,办事效率高。如果当时要制定税收政策,程序应该是()
A.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吏部 |
B.门下省—尚书省—中书省—户部 |
C.中书省—尚书省—门下省—工部 |
D.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户部 |
有学者认为,我国古代有“用一个客观的考试标准,来不断的挑选社会上的优秀分子,使之参预国家政治”的制度。该制度始于()
A.秦汉时期 | B.魏晋南北朝时期 |
C.隋唐时期 | D.明清时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