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美国化学会志》报道,中国科学家以二氧化碳为碳源、金属钠为还原剂,在470 ℃、80 MPa下合成金刚石,具有深远意义。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由二氧化碳合成金刚石是化学变化 |
B.金刚石是碳的一种同位素 |
C.钠被氧化最终生成碳酸钠 |
D.金刚石的熔点高、硬度大 |
能证明硅酸的酸性弱于碳酸酸性的实验事实是
A.CO2溶于水形成碳酸,SiO2难溶于水 |
B.CO2通入可溶性硅酸盐溶液中析出硅酸沉淀 |
C.高温下SiO2与碳酸盐反应生成CO2 |
D.氯化氢通入可溶性碳酸盐溶液中放出气体,通入可溶性硅酸盐溶液中生成沉淀 |
下列反应中,HNO3既显氧化性,又显酸性的是
A.C和HNO3 | B.FeO和HNO3 | C.Fe2O3和HNO3 | D.CuO和HNO3 |
下列实验操作完全正确的是
编号 |
实验 |
操作 |
A |
钠与水反应 |
用镊子从煤油中取出金属钠,切下绿豆大小的钠,小心放入装满水的烧杯中 |
B |
实验室制备氢氧化铝 |
向盛有硫酸铝溶液的试管中逐滴滴加氢氧化钠至过量 |
C |
检验溶液中的Fe3+ |
向溶液中滴加几滴硫氰化钾溶液 |
D |
实验室制备氢氧化亚铁沉淀 |
向盛有硫酸亚铁溶液的试管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并边滴加边振荡 |
已知Cu+2Fe3+===2Fe2++Cu2+。向FeCl3、CuCl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铁粉,充分反应后仍有固体存在,则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A.加入KSCN溶液一定不变红色 | B.溶液中一定含Cu2+ |
C.剩余固体中一定含Cu | D.溶液中一定含Fe2+ |
下列事实与浓硫酸表现出的性质(括号中)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A.浓硫酸可用来干燥某些气体(不挥发性) |
B.在空气中敞口久置的浓硫酸,溶液质量增大(脱水性) |
C.在加热条件下铜与浓硫酸反应(氧化性、酸性) |
D.浓硫酸在白纸上书写的字迹变黑(吸水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