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时期思想界出现了百家争鸣,其中对我们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现实意义最为突
出的是 ( )
A.庄子主张“无用”的思想 | B.孟子主张“政在得民”的思想 |
C.墨子主张“非攻”的思想 | D.荀子主张“制天命而用之”的思想 |
史书记载:1872年,广东南海商人陈启源自海外归来,次年在南海创办继昌隆缫丝厂,采用蒸汽机和传动装置,雇工数百,产品行销欧美,获利颇丰。这说明继昌隆缫丝厂
A.属于近代意义的民族工业 | B.是外国资本在华创办的企业 |
C.产品主要面向国内市场 | D.使用中国传统工业生产方式 |
中国读书人历来“耻于言商,耻于言利”,而清末“状元实业家”张謇却放弃仕途,投身于近代工商业。这里反映出的观念意识是
A.实业救国 | B.工商皆本 | C.重利轻义 | D.重商轻农 |
《吕氏春秋•上农》载:“舍本而事末则不令,不令则不可以守,不可以战。”此段话表明实施重农抑商政策是为了
A.发展农业经济 | B.限制商业和手工业的发展 |
C.取得战争胜利 | D.维护专制主义国家政权 |
我国古代某位君主亲身示范农耕以示重视农业技术推广的态度,使用下图所示工具最早的君主是
A.汉高祖 | B.元世祖 | C.唐太宗 | D.乾隆帝 |
“一夫不耕,或受之饥;一女不织,或受之寒。”这句话反映了
A.手工业经济的生产方式 | B.小农经济的生产方式 |
C.古代妇女的地位较高 | D.商品经济的发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