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关于散曲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宋代兴起于宫廷的一种新的诗歌形式
②宋代兴起于民间的一种新的诗歌形式
③便于抒情和叙事
④庄谐杂出,可雅可俗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③④ | D.①②④ |
关于唐代是否存在夜市,下列两则材料有着不同的叙述。材料一来自于《唐六典》:“凡市,以日中击鼓三百下而众以会。日入前七刻,击钲三百声,而众以散”;材料二来自唐代诗人王建《夜看扬州市》:“夜市千灯照碧云,高楼红袖客纷纷”。对这两则材料理解最合理的是
A.两则材料相互矛盾,不能判断唐代是否已有“夜市” |
B.材料一比材料二更具权威性,可以判断唐代没有出现“夜市” |
C.两则材料反映的地区情况不同,因此两者并不矛盾 |
D.反映了当时“市”的管理制度已经不能完全适应新的经济形势了 |
下图为中国国家博物馆馆藏的大盂鼎、大盂鼎拓片(钟鼎文)及其部分译文,联系商周历史,以下结论正确的是
①现存的商周时期青铜器大多为礼器 ②商周时期的青铜铸造以煤炭为燃料
③钟鼎文已经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 ④拓片部分内容涉及到西周王朝建立
A.①③④ | B.①②③ | C.①②④ | D.②③④ |
明成祖时,有人主张对入贡互市的外商征税,明成祖答复:“今夷人慕义远来,乃侵其利,所得几何?而亏辱大体多矣”。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①明成祖认为应该向外商征税②明成祖目的是借外商引导国人投身海外贸易
③明成祖认为明朝的纲常文德重于经济利益 ④朝贡贸易的政治意义大于经济意义
A.①② | B.①③ | C.③④ | D.①④ |
据资料统计:在明后期至清前期200余年间,世界白银产量的一半流入中国,拥有一流城市和最为密集、完善的市场网络的中国,成为当时世界经济和贸易的中心区域。然而当时它却没有形成强大的扫荡旧经济基础的革命性变化。对材料中“没有形成强大的扫荡旧经济基础的革命性变化”的准确理解是
A.因实行闭关锁国政策而丧失世界贸易的中心地位 |
B.中国传统的农耕经济不利于工商业的发展 |
C.西方的工业革命没有对中国产生较大影响 |
D.没有转化为资本主义发展所需要的资本和市场 |
某中学历史研究性学习小组开展了以“会馆的发展变迁”为课题的研究性学习,收集到下列相关信息,你认为正确的是
清代苏州的“全晋会馆”江苏盐城盐商会馆
①会馆是管理商业贸易的政府机构②会馆的出现是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
③会馆的出现与明代商帮密切相关 ④会馆是孕育资本主义萌芽的场所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②③ | D.①②③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