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梁孝王,景帝母弟,窦太后爱之,令得自请置相、二千石,出入游戏,僭于天子。天子闻之,心弗善也。太后知帝不善,乃怒梁使者,弗见,案责王所为。韩安国为梁使,见大长公主而泣曰:“何梁王为人子之孝,为人臣之忠,而太后曾弗省也?夫前日吴、楚、齐、赵七国反时,自关以东皆合从西乡,惟梁最亲为艰难。梁王念太后、帝在中,而诸侯扰乱,一言泣数行下,跪送臣等六人,将兵击却吴楚,吴楚以故兵不敢西,而卒破亡,梁王之力也。今太后以小节苛礼责望梁王。梁王父兄皆帝王,所见者大,故出称跸,入言警,车旗皆帝所赐也,即欲以侘(chà,夸耀)鄙县,驱驰国中,以夸诸侯,令天下尽知太后、帝爱之也。今梁使来,辄案责之。梁王恐,日夜涕泣思慕,不知所为。何梁王之为子孝,为臣忠,而太后弗恤也?”大长公主具以告太后,太后喜曰:“为言之帝。”言之,帝心乃解,而免冠谢太后曰:“兄弟不能相教,乃为太后遗忧。”悉见梁使,厚赐之。其后梁王益亲欢。太后、长公主更赐安国可直千余金。名由此显,结于汉。
其后安国坐法抵罪,狱吏田甲辱安国。安国曰:“死灰独不复然乎?”田甲曰:“然即溺之。”居无何,梁内史缺,汉使使者拜安国为梁内史,起徒中为二千石。田甲亡走。安国曰:“甲不就官,我灭而宗。”甲因肉袒谢。安国笑曰:“可溺矣!公等足与治乎?”卒善遇之。           
安国为人多大略,智足以当世取合。而出于忠厚焉,贪嗜于财。所推举皆廉士,贤于己者也。于梁举壶遂,臧固、郅他,皆天下名士,士亦以此称慕之,唯天子以为国器。
(选自《史记•韩长孺列传》)
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出入游戏,僭于天子僭:侮蔑
B.今太后以小节苟礼责望梁王望:埋怨
C.即欲以侘鄙县  鄙:边远的地区
D.其后安国坐法抵罪坐:触犯

下列各组加点虚词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A.出入游戏,僭于天子   B.今太后以小节苛礼责望梁王
  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予以愚触罪
C.太后喜曰:“为言之帝。” D.兄弟不能相教,乃为太后遗忧

自其不变者而观之            东野与吾书,乃问使者 
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梁孝王和景帝是同胞兄弟,由于倍受窦太后喜爱,就私自设置丞相和二千石级官员,并且不把天子放在眼里,几乎招惹祸患。
B.由韩安国话可知,梁孝王在七国叛乱时,派军队打退叛军,为阻止叛军西进,保卫太后和皇上立下功勋。
C.由于韩安国明于事理,善于剖断,终于通过大长公主和太后,化解了景帝和梁孝王之间的嫌隙。
D.选文中着重肯定了韩安国有谋略、有才智、为人宽厚、能为国举贤等优点,也提到了他的缺点。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
世美堂后记
归有光
余妻之曾大父王翁致谦,宋丞相魏公之后。自大名徙宛丘,后又徙余姚。元至顺间,有官平江者,因家昆山之南戴,故县人谓之南戴王氏。翁为人倜傥奇伟,吏部左侍郎叶公盛、大理寺卿章公格一时名德,皆相友善,为与连姻。成化初,筑室百楹于安亭江上,堂宇闳敞,极幽雅之致,题其匾曰“世美”。四明杨太史守阯为之记。
嘉靖中,曾孙某以逋官物粥于人。余适读书堂中,吾妻曰:“君在,不可使人顿有《黍离》之悲。” 余闻之,固已恻然。然亦自爱其居闲静,可以避俗嚣也,乃谋质金以偿粥者。不足,则岁质贷;五六年,始尽雠其直。安亭俗呰窳而田恶。先是县人争以不利阻余。余称孙叔敖请寝之丘、韩献子迁新田之语以为言。众莫不笑之。余于家事,未尝訾省。吾妻终亦不以有无告,但督僮奴垦荒菜,岁苦旱而独收。每稻熟,先以为吾父母酒醴,乃敢尝酒。获二麦,以为舅姑羞酱,乃烹饪,祭祀、宾客、婚姻、赠遗无所失。姊妹之无依者悉来归,四方学者馆饩莫不得所。有遘悯不自得者,终默默未尝有所言也。以余好书故家有零落篇牍辄令里媪访求遂置书无虑数千卷。
庚戌岁,余落第出都门,从陆道旬日至家。时芍药花盛开,吾妻具酒相问劳。余谓:“得无有所恨耶?”曰:“方共采药鹿门,何恨也?” 长沙张文隐公薨,余哭之恸,吾妻亦泪下,曰:“世无知君者矣!然张公负君耳!”辛亥五月晦日,吾妻卒。实张文隐公薨之明年也。
后三年,倭奴犯境,一日抄掠数过,而宅不毁;堂中书亦无恙。然余遂居县城,岁一再至而已。辛酉清明日,率子妇来省祭,留修圮坏,居久之不去。一日,家君燕坐堂中,惨然谓余曰:“其室在,其人亡,吾念汝妇耳。”余退而伤之,述其事,以为《世美堂后记》。
【注】 ①俗呰窳:俗习懒惰。②訾省:过问,指计算、核查财目。③遘悯:遭受患难。
下列对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曾孙某以逋官物粥于人粥:出售
B.岁苦旱而独收苦:为……所苦
C.岁一再至而已再:两次
D 得无有所恨耶恨:痛恨
下列各项中能够直接表明归有光的妻子王氏贤惠的一组是()
①一时名德,皆相友善
②终亦不以有无告,但督僮奴垦荒菜
③世无知君者矣
④辄令里媪访求,遂置书无虑数千卷
⑤方共采药鹿门,何恨也
⑥其室在,其人亡,吾念汝妇耳

A.②④⑤ B.①②⑥ C.③⑤⑥ D.①③④

下列对文章内容概括与分析有错误的一项是()

A.归有光妻子的曾祖父王致谦是名门之后,为人豪爽洒脱,奇异不凡,在当时很有名,同叶盛、章格交好,世美堂就是由他修建的。
B.本文是归有光悼念去世的妻子王氏的文章。她治家勤俭,孝敬老人,同亲属朋友关系和睦,对丈夫全力支持,十分贤惠。
C.因为归有光喜欢读书,所以家中藏书一旦散失,妻子就让人四处寻找,最后他家里的藏书竟然多达上千卷。
D.归有光的代表作《项脊轩志》采用散文形式,在对生活琐事的平实朴素叙述中渗透了深沉真挚的情感,本文的风格与其相近。

下列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以余好书故家有零落篇牍辄令里媪访求遂置书无虑数千卷

A.以余好书故/家有零落/篇牍辄令/里媪访求/遂置书无虑数千卷。
B.以余好书故/家有零落篇牍/辄令里媪访/求遂置书/无虑数千卷。
C.以余好书/故家有零落篇牍/辄令里媪访求/遂置书无虑数千卷。
D.以余好书/故家有零落篇牍/辄令里媪访/求遂置书/无虑数千卷。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2分,每小题3分)
(1)然亦自爱其居闲静,可以避俗嚣也,乃谋质金以偿粥者。(《世美堂后记》)
(2)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
(3)鼎铛玉石,金块珠砾,弃掷逦迤,秦人视之,亦不甚惜。
(4)驼业种树,凡长安豪富人为观游及卖果者,皆争迎取养。

文言文阅读
秦伐韩军于阏与。王召廉颇而问曰:“可救不?”对曰:“道远险狭,难救。”又召乐乘而问焉,乐乘对如廉颇言。又召问赵奢,奢对曰:“其道远险狭,譬之犹两鼠斗于穴中,将勇者胜。”王乃令赵奢将,救之。赵奢大破秦军。秦军解而走,遂解阏与之围而归。赵惠文王赐奢号为马服君,以许历为国尉。赵奢于是与廉颇、蔺相如同位。
后四年,赵惠文王卒,子孝成王立。七年,秦与赵兵相长平,时赵奢已死,而蔺相如病笃,赵使廉颇将攻秦,秦数败赵军,赵军壁不战。秦数挑战,廉颇不肯。赵王信秦之间。秦之间言曰:“秦之所恶,独畏马服君赵奢之子赵括为将耳。”赵王因以括为将,代廉颇。蔺相如曰:“王以名使括,若胶柱而鼓瑟耳。括徒能读其父书传,不知合变也。”赵王不听,遂将之。
赵括既代廉颇,悉更约束,易置军吏。秦将白起闻之,纵奇兵,详败走,而绝其粮道,分断其军为二,士卒离心。四十余日,军饿,赵括出锐卒自搏战,秦军射杀赵括。括军败,数十万之众遂降秦,秦悉之。赵前后所亡凡四十五万。
明年,秦兵遂围邯郸,岁余,几不得脱。赖楚、魏诸侯来救,乃得解邯郸之围。
自邯郸围解五年,而燕用栗腹之谋,曰:“赵壮者尽于长平,其孤未壮。”举兵击赵。赵使廉颇将,击,大破燕军于鄗,杀栗腹,遂围燕。燕割五城请和,乃听之。赵以尉文封廉颇为信平君,为相国。
廉颇之免长平归也,失势之时,故客尽去。及复用为将,客又复至。廉颇曰:“客退矣!”客曰:“吁!君何见之晚也?夫天下以市道交,君有势,我则从君;君无势则去,此固其理也,有何怨乎?”居六年,赵使廉颇伐魏之繁阳,拔之。
赵孝成王卒,子悼襄王立,使乐乘代廉颇。廉颇怒,攻乐乘,乐乘走。廉颇遂奔魏之大梁。其明年,赵乃以李牧为将而攻燕,拔武遂、方城。
廉颇居梁久之,魏不能信用。赵以数困于秦兵,赵王思复得廉颇,廉颇亦思复用于赵。赵王使使者视廉颇尚可用否。廉颇之仇郭开多与使者金,令毁之。赵使者既见廉颇,廉颇为之一饭斗米,肉十斤,被甲上马,以示尚可用。赵使还报王曰:“廉将军虽老,尚善饭,然与臣坐,顷之三遗矢矣。”赵王以为老,遂不召。
楚闻廉颇在魏,阴使人迎之。廉颇一为楚将,无功,曰:“我思用赵人。”廉颇卒死以寿春。
(节选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有删节)
下列语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秦与赵兵相长平距:通“拒”,抵抗
B.赵军壁不战固:牢固
C.秦悉之坑:坑杀
D.为相国假:临时充任,代理

下列各种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赵王以括为将跪请秦王
B.王名使括武始元六年春至京师
C.若胶柱鼓瑟耳虽才高于世,无骄尚之情
D.赵以数困秦兵而君幸赵王

6.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秦国进攻韩国,军队驻扎在阏与。赵王召见廉颇和乐乘,他们都认为路途遥远而且又艰险又狭窄,很难援救。只有赵奢认为可以救援,并且取得了胜利,赵王因此封他为马服君。
B.长平之战中,因为廉颇不敢接受秦军的挑战,同时秦军又派人使诡计,所以赵王就任命赵奢为将取代了廉颇,不理会蔺相如的劝说。
C.廉颇能征善战,邯郸之围胜利后,那些在他失势时离开他的门客又回来了。而悼襄王即位后让乐乘代替廉颇,廉颇一怒之下攻打乐乘。
D.廉颇素以勇气闻于诸侯,晚年能够一顿饭吃一斗米、十斤肉,披甲上马,以显示自己还能够打仗,然而却被人诋毁,到死也没有为赵王所用。
请将下列文言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王以名使括,若胶柱而鼓瑟耳。括徒能读其父书传,不知合变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小题(21分,选择题每小题3分,翻译题9分)
与元九书(节选)
白居易
(仆)家贫多故,二十七方从乡赋。既第之后,虽专于科试,亦不废诗。及授校书郎时,已盈三四百首。或出示交友如足下辈,见皆谓之工,其实未窥作者之域耳。自登朝来,年齿渐长,阅事渐多。每与人言,多询时务;每读书史,多求理道。始知文章为时而著,歌诗合事而作。是时皇帝初即位,宰府有正人,屡降玺书,访人急
仆当此日,擢在翰林,身是谏官,月请谏纸。启奏之间,有可以救济人病,裨补时阙,而难于指言者,辄咏歌之,欲稍稍进闻上。上以广宸听,副忧勤;次以酬恩奖,塞言责;下以复吾平生之志。岂图志未就而悔已生,言未闻而谤已成矣
微之,夫贵耳贱目,荣古陋今,人之大情也。仆不能远征古旧,如近岁韦苏州歌行才丽之外,颇近兴讽其五言诗又高雅闲淡自成一家之体今之秉笔者谁能及之?然当苏州在时,人亦未甚爱重,必待身后,人始贵之。今仆之诗,人所爱者,悉不过杂律诗与《长恨歌》已下耳。时之所重,仆之所轻。至于讽谕者,意激而言质;闲适者,思澹而辞迂。以质合迂,宜人不爱也。今所爱者,并世而生,独足下耳。然百千年后,安知复无如足下者出,而知爱我诗哉?故自八九年来,与足下小通则诗相戒,小则以诗相勉,索居则以诗相慰,同处则以诗相娱。知吾吾,率以诗也。
仆常语足下,凡人为文,私于自是,不忍于割截,或失于繁多。其间妍媸,益又自惑。必待交友有公鉴无姑息者,讨论而削夺之,然后繁简当否,得其中矣。况仆与足下,为文尤患其多。己尚病,况他人乎?今且各纂诗笔,粗为卷第,待与足下相见日,各出所有,终前志焉。又不知相遇是何年,相见是何地,溘然而至,则如之何?微之知我心哉!
【注】《与元九书》写于元和十年(815年),其时作者在江州司马任上。元九,即元稹,字微之。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为时而著合:应当,应该。
B.小则以诗相勉穷:失意,不得志。
C.己尚,况他人乎病:生病。
D.知吾吾,率以诗也罪:怪罪,谴责文章。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歌诗合事而作视止,行为迟
B.欲稍稍进闻上而刀刃若新发
C.以质合迂,宜人不爱也技经肯綮未尝
D.与足下小通则诗相戒若稍饰楼观亭榭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随着年龄与见识的增长,对时事与治道多所关注而有所体会,白居易由此逐渐形成了自己对诗文创作的基本看法。
B.白居易为实践他的诗歌理论而创作的诗歌在当时并不为人们所喜爱,未能发挥效用,却已受打压、毁谤,他觉得真正理解和喜爱他的这些诗歌的人只有元稹。
C.白居易认为“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强调了创作与社会政治、与现实生活的关系,肯定了文学作品的社会功能和现实意义。
D.白居易通过写诗来救民疾苦、针砭时弊,《长恨歌》就属于这类作品,不但白居易自己很重视这首诗,也深受当时人们的喜爱。

下列用“/”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如近岁韦苏州/歌行才丽之外/颇近兴讽其五言/诗又高雅闲淡/自成一家之体/今之秉笔者谁能及之
B.如近岁韦苏州歌行/才丽之外/颇近兴讽/其五言诗/又高雅闲淡/自成一家之体/今之秉笔者谁能及之
C.如近岁韦苏州/歌行才丽/之外颇近兴讽其五言诗/又高雅闲淡自成/一家之体/今之秉笔者谁能及之
D.如近岁韦苏州歌行/才丽之外/颇近兴讽/其五言诗又高雅/闲淡自成/一家之体/今之秉笔者谁能及之

把上文中划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岂图志未就而悔已生,言未闻而谤已成矣!
译文:
(2)夫贵耳贱目,荣古陋今,人之大情也。
译文:
(3)今所爱者,并世而生,独足下耳。
译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送从弟谋归江陵序
柳宗元
吾与谋,由高祖王父而异。谋少吾二岁,往时在长安,居相迩也。与谋皆甚少,独见谋在众少言,好经书,心异之。其后吾为京兆从事,谋来举进士,复相得,益知谋盛为文词,通外家书。一再不胜,惧禄养之缓,弃去,为广州从事。复佐邕州,连得荐举至御史,后以智免,归江陵。
凡士人居家孝悌恭俭,为吏祗肃出则信入则厚足其家不以非法进其身不以苟得。时退则退,尊老无井臼之劳。和安而益寿,兄弟相友。不谋食而食,不谋道而道显。则谋之去进士为从事于远,始也吾疑焉,今也吾是焉。别九岁而会于此,视其貌益伟,问其业益习,叩其志益坚。於!吾宗不振久矣。识者曰:今之世稍有人焉。若谋之出处,庸非所谓人欤?或问管仲,孔子曰:“人也。”谋虽不识于管仲,其为道无悖,亦可以有是名也。抑又闻圣人之道,学焉而必至,谋之业良矣,而又增焉;志专矣,而又若不足焉。孔子之门,不道管、晏,则谋之为人也,其可度哉!
吾不智,触罪摈越、楚间六年,筑室茨草,为圃乎湘之西,穿池可以渔,种黍可以酒,甘终为永州民,又恨徒费禄食而无所答,下愧农夫,上惭王官。追计往时咎过,日夜反覆,无一食而安于口平于心。若是者,岂不以少好名誉,嗜味得毒,而至于是耶!用是愈贤谋之去进士为从事以足其家,终始孝悌,今虽欲羡之,岂复可得?谋在南方有名,其所为日闻于人,吾恐谋不幸又为吾之所悔者,将已之而不能得,可若何?然谋以信厚少言,其志以周于事,虽履吾迹,将不至乎吾之祸,则谋何悔之有?苟能是,虽至于大富贵,又何栗耶?振吾宗者,其惟望乎尔!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后以智免,归江陵家:家乡
B.不谋食而食给:充足
C.谋在南方有名令:美好
D.其志以周于事蓄:怀有

以下各组句子,全都表现柳谋可以有“人”的名声的一组是()
①惧禄养之缓,弃去②后以智免,归家江陵③识者曰:今之世稍有人焉④谋虽不识于管仲,其为道无悖⑤谋之业良矣,而又增焉⑥振吾宗者,其惟望乎尔

A.①②⑤ B.③④⑤ C.②④⑥ D.①③⑥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与柳谋从小相识,在长安时两家相距不远,后来柳谋考进士时,两人又相聚,不过柳谋随后又弃考进士,去担任广州从事。
B.对于柳谋去广州,作者一开始是有疑虑的,但后来发现他的做法合乎士人的行为标准,又认为他这样做是对的。
C.作者认为柳谋虽然不为管仲所知,但他也可以有管仲那样的“人”的名声,美中不足的是柳谋虽志向专一但又略显不够。
D.作者认为自己年轻时热衷名誉,以致被贬永州六年,生活艰辛,无所作为,为此感到惭愧,因而羡慕柳谋的做法。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视其貌益伟,问其业益习,叩其志益坚。
(2)用是愈贤谋之去进士为从事以足其家,终始孝悌。
(3)吾恐谋不幸又为吾之所悔者,将已之而不能得。
用“/”线给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限6处)。()
凡士人居家孝悌恭俭,为吏祗肃出财信入则厚足其家不以非法进其身不以苟得。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杜甫,字子美,本襄阳人,后徙河南巩县。曾祖依艺,位终巩令。祖审言,位终膳部员外郎,自有传。父闲,终奉天令。甫天宝初应进士不第。天宝末,献《三大礼赋》。玄宗奇之,召试文章,授京兆府兵曹参军。十五载,禄山陷京师,肃宗征兵灵武。甫自京师宵遁赴河西,谒肃宗于彭原郡,拜右拾遗。房琯布衣时与甫善,时琯为宰相,请自帅师讨贼,帝许之。其年十月,琯兵败于陈涛斜。明年春,琯罢相。甫上疏言琯有才,不宜罢免。肃宗怒,贬琯为刺史,出甫为华州司功参军。时关畿乱离,谷食踊贵,甫寓居成州同谷县,自负薪采梠,儿女饿殍者数人。久之,召补京兆府功曹。
上元二年冬,黄门侍郎、郑国公严武镇成都,奏为节度参谋、检校尚书工部员外郎,赐绯鱼袋。武与甫世旧,待遇甚隆。甫性褊躁,无器度,恃恩放恣。尝凭醉登武之床,瞪视武曰:“严挺之乃有此儿!”武虽急暴,不以为忤。
甫于成都浣花里种竹植树,结庐枕江,纵酒啸咏,与田夫野老相狎荡,无拘检。严武过之,有时不冠,其傲诞如此。永泰元年夏,武卒,甫无所依。及郭英乂代武镇成都,英乂武人粗暴,无能刺谒,乃游东蜀依高适。既至而适卒。是岁,崔宁杀英乂,杨子琳攻西川,蜀中大乱。甫以其家避乱荆、楚,扁舟下峡,未维舟而江陵乱,乃溯沿湘流,游衡山,寓居耒阳。甫尝游岳庙,为暴水所阻,旬日不得食。耒阳聂令知之,自棹舟迎甫而还。
永泰二年,啖牛肉白酒,一夕而卒于耒阳,时年五十九。
(选自《旧唐书•杜甫传》)
对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甫天宝初应进士不第:落第 B.玄宗之奇:引以为奇
C.房琯布衣时与甫善:友好 D.恃恩放恣:放纵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①琯兵败陈涛斜②一夕而卒耒阳
B.①帝许②久之,召补京兆府功曹
C.①严挺之有此儿②游东蜀依高适
D.①既至适卒②未维舟江陵乱

下列句子能分别表现杜甫“生活困顿”和“为人傲诞”的一项是

A.①曾祖依艺,位终巩令②尝凭醉登武之床
B.①自负薪采梠②与田夫野老相狎荡,无拘检
C.①武卒,甫无所依②英乂武人粗暴,无能刺谒
D.①游衡山,寓居耒阳②自棹舟迎甫而还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杜甫参加科举落第,却因文章写得好得到玄宗赏识。
B.杜甫上书为房琯说情,肃宗大怒,将两人都贬出了朝廷。
C.严武去世后杜甫失去了依靠,刚到东蜀投靠高适,高适又去世了。
D.杜甫举家到荆楚之地避难时,江陵发生了变乱,耒阳聂县令亲自划船迎接杜甫。

翻译文中划线句子。
(1)武与甫世旧,待遇甚隆。
(2)严武过之,有时不冠,其傲诞如此。
(3)甫尝游岳庙,为暴水所阻,旬日不得食。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