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各项中翻译不恰当的一项是:()
A.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 事情没有亲眼看到亲耳听到,却主观地推断它的有无,能行吗? |
B.五人者,盖当蓼洲周公之被逮,激于义而死焉者也。 这五个人,就是当周蓼洲先生被阉党逮捕时,为正义所激奋而死于这件事的。 |
C.然五人之当刑也,意气扬扬,呼中丞之名而詈之;谈笑而死。断头置城上,颜色不少变。 然而,(他们的堂堂正气是压不倒的)这五个人临刑的时候,神情昂然自若,喊着巡抚的名字骂他,谈笑着死去。被砍下的首级放在城上示众,脸色没有一点改变。 |
D.大阉之乱,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欤? |
在魏阉乱政的时候,官僚们能够不轻视自己的志节的,在全国这样广大的地域,又有几个呢?
下列加点虚词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A.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表并列 | B.其皆出于此乎难道 |
C.醉则更相枕以卧相当于“而”,表顺承 | D.客亦只夫水与月乎那 |
下列各句不含古今异义词的一项是()
A.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 B.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 |
C.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 D.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
下列各句加点字的活用现象相同的一项是()
A.下江陵,顺流而东也箕踞而遨
B泣孤舟之嫠妇輮使之然也
C.其下圣人也亦远矣外与天际,四望如一
D.积善成德不知东方之既白
下列各句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A.故为之文以志 | B.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
C.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 D.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
下列各句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自余为僇人,居是州 | B.山川相缪,郁乎苍苍 |
C.或师焉,或不焉 | D.圣人无常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