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图13-8所示,理想变压器初级线圈的匝数为n1,次级线圈的匝数为n2,初级线圈的两端a、b接正弦交流电源,电压表V的示数为220 V,负载电阻R="44" Ω,电流表A1的示数为0.20 A.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
图13-8
A.初级线圈和次级线圈的匝数比为2∶1
B.初级线圈和次级线圈的匝数比为5∶1
C.电流表A2的示数为1.0 A
D.电流表A2的示数为0.4 A
有关电场强度的理解,下述说法正确的是()
A.由E=![]() |
B.当电场中存在试探电荷时,电荷周围才出现电场这种特殊的物质,才存在电场强度 |
C.由E=![]() |
D.电场强度是反映电场本身特性的物理量,与是否存在试探电荷无关 |
19世纪30年代,法拉第提出一种观点,认为在电荷周围存在电场,电荷之间通过电场传递相互作用力.如图所示,对于电荷A和电荷B之间的电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电荷B在电荷A的电场中受电场力的作用,自身并不产生电场
B.撤去电荷B,电荷A激发的电场就不存在了
C.电场是法拉第假想的,实际上并不存在
D.空间某点的电场场强等于A、B两电荷在该点激发电场场强的矢量和
均匀导线制成的正方形闭合线框abcd,线框的匝数为n、边长为L、总电阻为R、总质量为m,将其置于磁感应强度为B的水平匀强磁场上方某高度处,如图所示,释放线框,让线框由静止自由下落,线框平面保持与磁场垂直,cd边始终与水平的磁场边界平行,已知cd边刚进入磁场时,线框加速度大小恰好为,重力加速度为g,则线框cd边离磁场边界的高度h可能为()
A.![]() |
B.![]() |
C.![]() |
D.![]() |
如图所示,顶角θ=45°的金属导轨MON固定在水平面内,导轨处在方向竖直、磁感应强度为B的匀强磁场中.一根与ON垂直的导体棒在水平外力作用下以恒定速度v0沿导轨MON向右滑动,导体棒的质量为m,导轨与导体棒单位长度的电阻均匀为r.导体棒与导轨接触点为a和b,导体棒在滑动过程中始终保持与导轨良好接触.t=0时,导体棒位于顶角O处则流过导体棒的电流强度I,导体棒内产生的焦耳热Q,导体棒作匀速直线运动时水平外力F,导体棒的电功率P各量大小随时间变化的关系正确的是()
A.![]() |
B.![]() |
C.![]() |
D.![]() |
如图所示,在垂直纸面向里的水平匀强磁场中,水平放置一根粗糙绝缘细直杆,有一重力不可忽略,中间带有小孔的正电小球套在细杆上.现在给小球一个水平向右的初速度vo,假设细直杆足够长,小球在运动过程中电量保持不变,杆上各处的动摩擦因数相同,则小球运动的速度vo与时间t的关系图象可能是()
A.![]() |
B.![]() |
C.![]() |
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