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18-3给出氢原子最低的四个能级,大量氢原子在这些能级之间跃迁所辐射的光子的频率最多有____________种,其中最小的频率等于____________Hz.(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图18-3
如图甲所示的装置探究“做功和物体动能变化的关系”,图中桌面水平,小车上可放置砝码,实验中小车碰到靠近定滑轮处的制动装置(未画出)时,钩码尚未到达地面。
(1)实验的部分步骤如下:
A.在小车上放入砝码,把纸带穿过打点计时器,
连在小车后端,用细绳连接小车和钩码;
B.将小车停在打点计时器附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小车拖动纸带,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打下一系列点,断开开关;
C.改变钩码或小车中砝码的数量,更换纸带,重复第二步的操作。
(2)如图乙所示为某次实验中得到的一条纸带,其中A、B、C、D、E、F是计数点,相邻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为T,则C点对应小车的速度vC=___________________。
要验证小车合外力的功与动能变化的关系,除钩码和砝码的质量、位移、速度外,还要测出的物理量为:_____________。
|
(3)若用钩码的重力表示小车受到的合外力,为了减小这种做法带来的实验误差,那么在实验中应该采取的两项措施是: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研究弹簧的形变与外力的关系”的实验中,将弹簧水平放置,测出其自然长度,然后竖直悬挂让弹簧自然下垂,在其下端竖直向下施加外力F。实验过程是在弹簧的弹性限度内进行的。用记录的外力F与弹簧的形变量x作出的F-x图线如图所示。
(1)由图求出弹簧的劲度系数k=________;
(2)图线不过原点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橡皮筋也像弹簧一样,在弹性限度内弹力F与伸长量x成正比,即F=kx,式中k值与橡皮筋的原长l0、横截面积S有关。理论与实验都表明,其中Y是由材料决定的常数,材料力学中称为杨氏模量。
①在国际单位中,杨氏模量Y的单位是________;
A.N | B.m | C.N/m | D.N/m2 |
②若某橡皮筋的k值与(1)中弹簧的劲度系数相同,该橡皮筋的原长为10.0cm,横截面积为1.0mm2,则可知该橡皮筋的杨氏模量Y的大小是__________(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探究力对原来静止的物体做的功与物体获得速度的关系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通过改变橡皮筋的条数改变拉力做功的数值 |
B.通过改变橡皮筋的长度改变拉力做功的数值 |
C.通过打点计时器打下的纸带来测定小车加速过程中获得的最大速度 |
D.通过打点计时器打下的纸带来测定小车加速过程中获得的平均速度 |
(2)通过实验获得较科学的数据作出的W-v图象,应为图中的哪一个:
在《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中。
(1)下列实验操作顺序正确合理的一项是(填序号)
A.先将固定在重物上的纸带穿过打点计时器,再将打点计时器固定在铁架台上 |
B.先用手提着纸带上端,使重物静止在打点计时器下方,再接通电源 |
C.先放开纸带让重物下落,再接通打点计时器的电源 |
D.先取下固定在重物上的打好点的纸带,再切断打点计器的电源 |
(2)质量m=1kg的重锤自由下落,在纸带上打出了一系列的点,如图所示,相邻记数点时间间隔为0.02s,长度单位是cm,g取9.8m/s2。(结果保留3位有效数字):
①打点计时器打下记数点B时,物体的速度vB=m/s。
②从点O到打下记数点B的过程中,物体重力势能的减小量ΔEp=J,动能的增加量ΔEk=J。
(6分)某中学实验小组采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功与速度的关系,小车在橡皮筋的作用下弹出后,沿木板滑行。打点计时器工作频率为50Hz。
(1)实验中木板略微倾斜,这样做。
A.是为了使释放小车后,小车能匀加速下滑 B.是为了增大小车下滑的加速度
C.可使得橡皮筋做的功等于合外力对小车做的功 D.可使得橡皮筋松弛后小车做匀速运动
(2)实验中先后用同样的橡皮筋1条、2条、3条……,并起来挂在小车的前端进行多次实验,每次都要把小车拉到同一位置再释放小车。把第1次只挂1条橡皮筋对小车做的功记为W,第2次挂2条橡皮筋时橡皮筋对小车做的功为2W,……;橡皮筋对小车做功后而获得的速度可由打点计时器打出的纸带测出。根据第4次实验的纸带(如图所示)求得小车获得的速度为m/s(结果保留位有效数字)。
(3)若根据多次测量数据画出的W-v图象如图所示,根据图线形状可知,对W与v的关系作出猜想肯定不正确的是。
A. B.
C.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