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材料一  泼水节是傣族最隆重的传统节日,这一天,人们相互泼水,相互祝福,泼水节也成为傣族青年传递友谊和感情的佳节。
材料二  傈傈族主要聚居在怒江傈傈族自治州,傈傈族有自己的文字和历法。傈傈族人能歌善舞。逢年节、盛会要唱,婚丧嫁娶要唱,走亲访友,谈情说爱还要唱,甚至处理一些事物,说媒求婚都要用歌声来表达。
(1)上述两则材料体现了现象?
(2)这种文化现象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3) 结合材料谈谈中华民族对中华文化贡献的理解。

科目 政治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较易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2014年是我国全面深化改革的元年.希望通过创造新"制度红利”,探索可持续发展道路,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话题一:深化财税体制改革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内形势变化,现行财税体制存在的问题日益显现:预算管理制度不规范不透明,不适应国家治理现代化要求;税收制度不健全,不完善,不利于社会公平;中央和地方事权与责任划分不清晰,不合理。在全面深化改革的背景下,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将为整个改革打下坚实基础,提供有效支撑。
(1)结合材料,运用“收人与分配”的知识回答,我国为什么要深化财税体制改革?
话题二:考试招生制度改革
考试招生制度足国家基本教育制度。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要按照头筹规划、试点先行、分步实施、有序推进的原则,选择有条件的省(市)开展高考综合改革试点,试点要为其他省(区、市)高考改革提供依据。通过深化教育改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2)请运用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和矛盾观,阐述话题二蕴含的哲学道理。
话题三:户籍制度改革
2014年6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审议通过了《关于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意见》。意见指出,户籍制度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既要尊重城乡居民自治定局的意愿,合理引导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城镇的预期和选择,又要指导地方尊重客观纪律,不搞指标分配,不搞层层加码,稳步推进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逐步解决在城镇就业居住但未落户的农业转移人口享有城镇基本公共服务问题。
(3)结合材料,运用政治生活的有关知识回答,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党和政府应如何更好的尊重群众意愿。

思想政治,请在A.B两题中任选一题作答。
【A】[选修3——国家和国际组织]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14年3月24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同美国总统奥巴马在荷兰海牙举行会晤。双方积极评价中美建交35年来两国关系取得的历史性发展,表示愿继续致力于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推动两国关系持续健康稳定向前发展。
(1)从国家管理形式上看,中国不同于美国的最显著、最重要的特点在于国家机构的组织和活动实行()
A.民主集中制B.代议制C.三权分立
(2)中美两国的国家结构形式不同。有人据此推论,国家性质是形成不同国家结构形式的决定因素。运用现代国家的政权组织形式和结构形式有关知识评析这一观点。
【B】[选修——科学思维常识]
材料:传统的教学方式往往是老师主宰课堂系统讲授,学生被动接受,课后做题,而近年来,源自美国、风靡全球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突破了传统方式,教师课前录制一段微课视频,上传云服务器,学生先学视频并完成练习,把学习中的问题反馈给老师,课堂上教师不再面面俱到讲授,主要聚焦解决问题,师生互动探究,使教学方式发生根本改变。
(1)下列典故中与翻转课堂运用的思维方法相似的是( )
A.揠苗助长 B.守株待兔C.司马光砸缸 D.纸上谈兵
(2)依据材料,运用思维创新的知识,说明翻转课堂如何实现教学方式的根本转变?

材料一:2014年7月7日,习近平出席首都各界代表隆重纪念全民族抗战爆发77周年纪念仪式,并发表重要讲话指出:伟大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近代以来争取独立自主史册上可歌可泣的一页,是中华民族历史发展进程中饱经沧桑的一章。新的历史条件下,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要大力弘扬伟大抗战精神,不断增强团结一心的精神纽带、自强不息的精神动力,继续朝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奋勇前进,不断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成就告慰我们的前辈和英雄!
材料二:京津冀在快速发展的城镇化进程中,由于缺乏严格的资源环境空间管理措施,出现了城镇建设挤占生态空间、工业园区发展成片、污染排放监管不严等现象,引发大气污染、水资源污染和生态失衡等区域性环境问题,不断挑战资源环境承载力底线,环境问题正倒逼三地进入环境保护一体化的新型区域治理阶段,环境保护一体化对环保部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为相关产业发展带来了新机遇
材料三:2014年7月15日,李克强总理主持召开经济形势专家学者座谈会强调,中国经济要在相当长时期内保持中高速发展,就须实现价值链从中低端向中高端迈进。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必须依靠创新驱动。创新不仅是科技创新,也包括体制机制创新。就像知识产权是企业的资本一样,体制机制创新本身就是红利。政府的体制机制创新仍有巨大空间,创新得好,可以释放出更多的红利。
材料四:我国的探月计划“嫦娥工程”是从2004年启动的,分为绕、落、回三个阶段。“嫦娥三号”的平稳落月,标志着中国首次地外天体软着陆成功。在实现软着陆的同时,“嫦娥三号”还肩负着突破自动巡视勘查、深空测控通信、月夜生存等关键技术的使命。探月工程任务连续成功,依靠的是我们国家的综合实力,最根本的一点,就是中国航天事业始终坚持自力更生、自主创新。
(1)根据材料一,运用“我们的民族精神”的知识,分析大力弘扬伟大抗战精神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中的作用。
(2)结合材料二,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谈谈京津冀发展如何用环境保护一体化破解资源环境问题。
(3)结合材料,并运用所学政治生活知识,说明政府在推动体制机制创新方面应该怎样有所作为?
(4)根据材料,运用“把握规律”的有关知识,谈谈中国航天人是如何按规律办事的。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2014年10月20日,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召开,首次专题研究全面推进依法治国重大问题。全面实施依法治国、大力建设法治中国,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必须担当的时代使命。党要引领中国改革发展、化解当下社会复杂矛盾,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必须坚定不移地走依法治国之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关乎改革全局,关乎人民福祉,关乎国家长治久安,关乎民族前途命运。
材料二:回望历史,伴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国共产党推进依法治国的轨迹清晰可见:十五大确立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十六大提出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十七大提出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十八大阐释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重要思想,十八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推进法治中国建设的新阶段。道路漫漫而曲折,每一个值得铭记的时刻都是通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的艰辛求索。
(1)结合材料一,运用政党的有关知识,阐述中国共产党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依据。
(2)结合材料二,运用认识论的有关知识,说明中国共产党推进依法治国的轨迹所蕴含的哲学道理。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2009-2013年中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数量及占比:

注:①当某一国家或地区60岁以上人口比重超过10%时,进入老龄化社会。②进入老龄化社会时人均GDP:中国为3870美元,美国为10645美元。
材料二:“十二五”时期,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将进一步加快,到2015年,全国60岁以上老年人将增加到2.21亿,老年人口比重将增加到16%。在日益加快的老龄化进程中,老龄事业的发展相对滞后,主要表现在:社会养老保障制度尚不完善,公益性老龄服务设施、服务网络建设滞后,老龄服务市场发育不全、供给不足等。老龄事业发展任重道远。
材料三:我国的传统是养儿防老、家庭养老,这个传统是老年人对亲情的渴望,对熟悉环境的眷恋,也是我国孝道文化的体现。我国政府出台的“9073”养老政策符合我国老龄化特点和老年人居住意愿,所谓“9073”,即90%的老人居家或社区养老,7%的老人接受社区日间照料和托老服务,3%的老人入住养老机构。
(1)概括材料一反映的信息。
(2)结合材料二,运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有关知识,谈谈我国应如何发展老龄事业、有效应对老龄化社会。
(3)结合材料三,分析我国出台的“9073”养老政策体现了“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的哪些知识。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