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2008年1月22日,胡锦涛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代表座谈会上强调指出,要着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着力巩固和壮大主流思想舆论,着力推进改革创新,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提供强大思想文化保证。
我国的文化体制改革与经济体制改革相比,相对滞后,特别是文化自身的凝聚力和影响力薄弱,文化领域的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大都同改革不到位和政府缺位直接相关。由于文化体制改革不到位,我国文化市场存在着诸多市场壁垒和行政干预,条块分割严重,全国统一、有序的文化大市场没有形成,文化资源和文化要素难以自由流动,这严重制约着文化生产力的发展。文化发展有其自身的独特规律,发展文化产业不能盲目跟风,急功近利,而要了解文化产业的运作规律,实事求是,按文化产业规律办事。这客观上要求国家要通过开放市场,先做大增量,再盘活存量,实施“增量改革”战略,最大限度地解放文化生产力。我国动漫产业的发展也应该走“先扩大再创业”的发展道路。同时,当前我国文化缺乏立法,这不仅会削弱政府文化管理的权威性和有效性,而且也不利于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健康规范发展。我国文化领域加强法制化建设的任务非常紧迫和繁重。
结合材料,说明在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中我国是如何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的?

科目 政治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较易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强国梦属于国家,也属于每个中国人。我们追逐自己的梦,本身构成了“中国梦”的一块块基石;“中国梦”的建构,又为我们放飞自己的梦想提供了平台和土壤。
材料二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到十八届三中全会,35年来,我们党以巨大的政治勇气,锐意推进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生态文明体制和党的建设制度改革,不断扩大开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中国逐渐成长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人民生活由温饱不足迈向全面小康,改革红利的极大释放,激发了空前的社会活力,创造了令世界惊叹的发展奇迹。
结合上述材料,从政治生活的角度,分析为什么中国梦的实现要坚持党的领导。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有一种节约叫“光盘”,有一种公益叫“光盘”,有一种习惯叫“光盘”! “光盘行动”是2013年1月
16日由腾讯微博认证用户徐侠客在微博上首先发起。微博一经发布,立即引起众多媒体和网友的热烈反响。抵制“舌尖上的浪费”成为中国“热词”,吃饭打包、杜绝剩饭的“光盘行动”渐然成风。蛇年春节成为了最节俭的春节之一。“兴家犹如针挑土,败家好似浪淘沙”。 2013年1月,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新华社一份《网民呼吁遏制餐饮环节“舌尖上的浪费”》的材料上作出批示,要求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各地政府纷纷贯彻落实该批示精神,要求杜绝党员干部用公款铺张浪费。
请运用《政治生活》公民、政府、人大等方面的知识,谈一谈怎样才能避免各种奢侈浪费。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改革是最大的红利。当前改革已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必须仅仅依靠人民群众,以壮士断腕的决心、背水一战的气概,冲破思想观念的束缚,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以经济体制改革为牵引,全面深化各领域改革。要从群众最期盼的领域改起从制约经济社会发展最突出的问题改起,从社会各界能够达成共识的环节改起。所以近年来,全国人大和地方各级人大对一些新制定和修改的法律法规多次举行了立法听证会,倾听民意,从善如流。
(1)参与听证会的公民应如何行使自己的民主监督权利。
(2)请从《政治生活》角度,说明公民怎样才能有序地参与政治生活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现代化的核心是人的现代化。所谓人的现代化即是要实现传统的臣民转变为现代意义上的公民。现代公民人格有两个标志,一个是法律赋予的公民身份,另一个是公民意识。中国人自辛亥革命起即获得了公民身份,但是严重缺乏公民意识,观念上仍停留在臣民意识阶段。公民意识与臣民意识的核心区别在于其价值观的根本不同,现代公民以自由、民主、平等、公正、自强、独立为价值理念,迥然不同于传统臣民的依附、奴役、服从、人情至上等理念。漫长的封建统治和落后的近现代教育造成了公民意识在全国范围内的树立缓慢。可以说,我国的公民人格培养任重而道远。
当前,社会深刻变革、开放不断扩大,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增强。但越是纷繁复杂,越需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思想的压舱石、价值的定盘星,培育昂扬向上的公民品格。在利益多元、思想多样、观念多变的时代推进改革,人民有信仰,国家才有力量。
因此,转型期中国,最需要的是共识的凝聚、精神的引领。
为此,中共中央政治局2月24日下午就培育和弘扬“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集体学习。习近平指出,培育和弘扬核心价值观,有效整合社会意识,是社会系统得以正常运转、社会秩序得以有效维护的重要途径,也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方面。
(1)运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相关知识,论证材料中“转型期中国,最需要的是共识的凝聚、精神的引领”论断的合理性。
(2)结合材料,运用“ 认识社会和价值选择”的基本论断,说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必要性。
(3)有人说,现代公民人格关乎社会主义事业的长远大计。结合材料中公民人格培养方面的问题,就如何培养公民品格提出两条方法论建议。

老有所养,是中国人几千年的理想。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养老保障、养老服务等问题向社会提出了严峻挑战,引起了国家的高度重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我国人口老龄化形势(预计到2015年)


人口数量
占比
年均净增
60岁以上老年人口
2.16亿
占全国总人口16.7%
800多万(超过新增人口数量)
80岁以上高龄老人
2400万
占全国总人口11.1%
100万(增速超过人口老龄化速度)
65岁以上空巢老人
5100万
约占老年人口近25%

注:国际上通常把60岁以上的人口占总人口比例达到10%,或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达到7%作为国家或地区进入老龄化社会的标准。2010年,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1.78亿,占总人口13.26%。
材料一目前,我国老年社会保障水平偏低。实现“老有所养”需要政府、市场和社会的共同努力,在有效加大城乡基本公共服务供给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努力调动社会力量的积极性,构建老年人自我服务和家庭养老服务为基础、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为主干、院舍养老服务为支撑、邻里服务和志愿服务为补充的老龄服务体系。
材料二 2013年3月,G市全面启动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为顺利推行全市基本养老保险城乡全覆盖,政府部门相关人员、市人大代表深入基层,广泛调研,倾听群众心声,为政府制定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实施方案收集和提供了大量建议和详实的数据。在此基础上,该市形成了政府主导、相关部门配合、经办机构管理、社区(村委会)具体经办的工作思路,同时社区(村委会)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为适龄参保人员有针对性进行了养老保险政策的宣传动员。截止2014年2月,政府为60周岁以上人员养老金发放率达100%,适龄人员积极参保,参保缴费率达93%。
(1)根据图表,概括我国人口老龄化形势将呈现哪些新特点。并结合材料一,说明实现“老有所养”需走政府主导与社会参与相结合路子的经济学依据。
(2)结合材料二,从政治生活角度,分析说明G市是怎样推进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全覆盖工作顺利开展的?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