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法规定:“代表视察时,可以向被视察单位提出建议、批评和意见,但不直接处理问题。”但有些被视察单位将“不直接处理问题”理解为“不处理问题”,对代表的视察出现敷衍现象。据此回答21—22题。
21.代表视察不直接处理问题,是因为
A.人大是监督机关,不是执行机关 B.人大是立法机关,不是执法机关
C.人大是法律监督机关,不是司法机关 D.人大是行政机关,不是权力机关
22.“代表视察不直接处理问题”不等于“不处理问题”,这是因为
A.人大代表是最高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
B.代表视察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处理和解决被视察单位所存在的问题,推进工作
C.人大代表是国家权力的直接行使者
D.人民代表大会是国家权力机关,代表人民统一行使权力
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认为,文学作品必须时刻贴近百姓生活,才有生命力,好的作品必须与生活紧密相连,作家应该知道老百姓在想什么,所希望的是什么,最大的痛苦是什么。这一观点说明了
A.文学作品是人民群众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真实再现 |
B.来自劳动群众生活中的灵感是文学创作的源泉和动力 |
C.文学创作以社会生活为源泉,其实质是文化创新 |
D.文化发展的实质,就在于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
微博、微信、微小说、微电影……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为“微文化”插上了飞速发展的翅膀,把我们带入了微交往、微传播和信息微循环的时代。这说明
A.大众传媒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 |
B.现代科技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
C.现代传媒推动了文化传播和共享 |
D.文化对人产生潜移默化的积极影响 |
始建于元代的中轴线是古都魅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北京独有的壮美秩序就是由这条中轴线的建立而产生”。如果为中轴线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写报告,可用的观点有
A.中轴线反映了北京城市文明的演进 |
B.中轴线是北京历史文化的重要源泉 |
C.中轴线展示了北京城市文化的民族性 |
D.中轴线的保护将确保传统文化的稳定 |
针对近来热议的中国游客不文明行为,中央文明办强调,要切实加强社会公德教育,普及文明旅游知识,强化文明出游意识,塑造国家良好形象。这一强调是基于
A.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和鲜明的民族性 |
B.文化能影响人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
C.尊重文化多样性,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 |
D.中华传统美德具有生生不息、历久弥新的品质 |
2014年3月20—26日,美国第一夫人米歇尔应邀访问了北京、西安和成都三地,与当地高中、大学的年轻人探讨教育的力量。此次访问聚焦文化交流与教育,以增加中美的信任。材料说明
A.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特征 |
B.旅游在文化传播中具有决定性影响 |
C.文化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 |
D.文化日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