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的质量为me,一对正、负电子以一定的速度相碰,湮灭后放出一对光子,c为光速,则可以判断( )
A.这对光子的总能量等于2mec2 |
B.这对光子的总能量大于2mec2 |
C.光子的波长等于![]() |
D.光子的波长大于![]() |
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A.如果用紫光照射某种金属发生光电效应,改用绿光照射这种金属一定发生光电效应 |
B.α粒子散射实验中少数α粒子发生了较大偏转,这是卢瑟福猜想原子核式结构模型的主要依据之一 |
C.由玻尔理论可知,氢原子的核外电子由较高能级跃迁到较低能级时,要释放一定频率的光子,同时电子的动能减小,电势能增大 |
D.原子核发生α衰变时,新核与原来的原子核相比,中子数减少了4 |
如图所示,一个横截面积为S的圆筒形容器竖直放置,金属圆板的上表面是水平的,下表面是倾斜的,下表面与水平面的夹角为θ,圆板的质量为M,不计圆板与容器内壁的摩擦。若大气压强为p0,则被圆板封闭在容器中的气体的压强等于()
A.![]() |
B.![]() |
C.![]() |
D.![]() |
若一气泡从湖底上升到湖面的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对外界做了0.6 J的功,则在此过程中关于气泡中的气体(可视为理想气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气体分子的平均动能不变 |
B.气体体积要减小 |
C.气体向外界放出的热量大于0.6 J |
D.气体从外界吸收的热量等于0.6 J |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热不可能从低温物体传到高温物体 |
B.容器中气体压强是由于大量气体分子对容器壁的频繁碰撞造成的 |
C.液体表面存在张力是由于表面层分子间距离小于液体内部分子间距离 |
D.蔗糖受潮后会粘在一起,因为没有确定的几何形状,所以它是非晶体 |
如图所示,质量相同、分布均匀的两个圆柱体a、b靠在一起,表面光滑,重力均为G,其中b的下一半刚好固定在水平面MN的下方,上边露出另一半,a静止在平面上,现过a的轴心施以水平作用力F,可缓慢的将a拉离平面一直滑到b的顶端,对该过程分析,应有()
A.拉力F先增大后减小,最大值是G |
B.开始时拉力F最大为![]() |
C.a、b间压力由0逐渐增大,最大为G |
D.a、b间的压力开始最大为2G,而后逐渐减小到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