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常用词语中字音有错误的一组是
A.包扎zā胳臂bei 累赘lié 沈毅chén摇曳yè |
B.宝藏zàng胳膊bo绿林lù牲畜chù 叶韵xié |
C.贝壳ké勾当gòu 埋怨mán 什锦shén体己tī |
D.裨将pí古刹chà 脉脉mò什物shí 应届yīng |
关于古代诗歌、古代散文发展的常识,下列各句表述正确的一项()
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又称“诗三百”,分为“风、雅、颂”三部分,创造了“赋、比、兴”的表现手法,是我国诗歌的源头。 |
B.《楚辞》中的诗歌运用楚地的诗歌形式、方言声韵,描写楚地风土人情,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是我国第一个伟大诗人屈原、宋玉等人创造的。 |
C.先秦的散文不是纯文学的,主要用来说理、记事。《老子》《论语》《孟子》《荀子》《庄子》《墨子》《韩非子》《春秋》《左传》《国语》《国策》等虽属哲学和史学著作,但具有很强烈的文学色彩。 |
D.唐宋时期是我国古代散文发展的高峰时期,唐宋八大家的散文作品影响深远,我们学过韩愈的《师说》、柳宗元的《小石潭记》、欧阳修的《醉翁亭记》、王安石的《游褒禅山记》、苏轼的《定风波》。 |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日本政府在钓鱼岛问题上无视世界人民反法西斯胜利成果,扭曲历史,决策上乏善可陈。 |
B.优秀教师,往往会运用一波三折的课堂教学语言,有效调动学生参与课堂师生互动,使教学节奏的变化与教学内容有机结合。 |
C.一些商家先以模糊的广告词来请君入瓮,然后再用若干霸王条款限制消费者,让消费者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 |
D.曲阜尼山砚石色呈柑黄,有疏密不均的黑色松花纹,观之钟灵毓秀,触之滑腻温润。制作砚台,下墨利,发墨好,久用不乏。 |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文言词语含义相同的一项是()
A.是以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州司临门,急于星火 |
B.悟已往之不谏感吾生之行休 |
C.胡为乎遑遑欲何之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
D.潦水尽而寒潭清时矫首而遐观 |
阅读王维《积雨辋川庄作》,选出分析错误的一项()
雨空林烟火迟积,蒸藜炊黍饷东菑。
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
山中习静观朝槿,松下清斋折露葵。
野老与人争席罢,海鸥何事更相疑?
A.辋川是王维隐居的地方,辋川庄是他在辋川的宅第。但他不是全隐,而是亦官亦隐。 |
B.首联写农家无忧无虑的生活,连雨季节,山下农家的炊烟在丛林上空缓慢升腾,在东边的田地里,农家正在蒸藜炊黍,准备饭食。 |
C.颔联写自然景色。广漠无际的水田上,白鹭在自由地飞翔;幽深茂密的树林中,黄鹂在婉转的歌唱。这一联体现了“诗中有画”的意境:白鹭、黄鹂,视觉色彩分明;白鹭飞飞,动态鲜活,黄鹂鸣啭,声音动听;“漠漠”,水田空蒙,“阴阴”,夏木葱茏,同时又有连雨后的滋润气象。 |
D.颈联的“习静”,“清斋”,写出了诗人表现了山中隐居的生活。尾联的“争席罢”“更相疑?”则表现了诗人免除世俗烦扰,安于山林之乐的洒脱情怀。 |
阅读下面的七律,选出赏析错误的一项()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
柳宗元
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
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
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
共来百粤文身地,犹自音书滞一方。
A.首联登高望远,景中有情,感物起兴,定下全诗“愁”的感情基调,这愁情像苍茫的海天,像曲折的江流,弥漫全诗。 |
B.颔联近处着笔,真切细致地写出了夏季风急雨骤的景象。而“芙蓉”“薜荔”这些象征美好人格的事物遭受“乱飐”和“斜侵”,又表现出对作者遭遇政治打击的无限同情。 |
C.颈联远景含情,由己及人,想到好友们的处境,心驰远方。对仗工整,仰观“岭树”,俯瞰“江流”,全方位表现诗人对好友的挂念,以及望而不得见的惆怅。 |
D.尾联不仅点出作者与标题中四位刺史的共同处境——被贬荒远之地,而且道出了同在荒远,却音书难通的事实,让人倍感心痛,回味绵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