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束光线从空气射到折射率是的玻璃球上,入射角是60°,射入球体的光线经过一次反射后再经过一次折射从球体射出,光线的出射线和入射线间的夹角为_____________.
用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验证m1、m2组成的系统机械能守恒。m2从高处由静止开始下落,m1上拖着的纸带打出一系列的点,对纸带上的点迹进行测量,即可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如图乙给出的是实验中获取的一条纸带:0是打下的第一个点,每相邻两计数点间还有4个点(图中未标出),计数点间的距离如图所示.已知m1=50 g、m2=150 g,则(结果均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1)在纸带上打下计数点5时的速度v= m/s;
(2)在打下第“0”到打下第“5”点的过程中系统动能的增量ΔEk=J,系统势能的减少量ΔEp= J;(取当地的重力加速度g=10 m/s2)
(3)若某同学作出v2-h图象如图丙所示,则当地实际的重力加速度g=m/s2。
在“探究功与物体速度变化的关系”的实验中,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让小车在一条橡皮筋的作用下弹出后,沿木板滑行,此时橡皮筋对小车做的功记为W。然后用完全相同的橡皮筋二条、三条……合并在一起分别进行第2次、第3次……实验,每次实验中橡皮筋伸长的长度都保持一致。且每次实验中小车获得的速度可由打点计时器所打的纸带求出。(打点计时器所用交流电频率为50Hz)。
(1)若木板水平放置,小车在一条橡皮筋作用下运动,当小车速度最大时,对橡皮筋所处的状态与小车所在的位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橡皮筋处于原长状态 | B.橡皮筋仍处于伸长状态 |
C.小车正好运动到两个铁钉的连线处 | D.小车已过两个铁钉的连线 |
(2)为了使小车运动中所受的合外力正好等于橡皮筋对它的弹力,应采取的措施是;
(3)如下表是按正确操作分别得到的4次实验中获得的部分数据,其中缺少第3次实验(三条橡皮筋对小车做功)的部分数据,请根据第3次实验所得的纸带(图乙)补全表中的空格。
次数 |
1 |
2 |
3 |
4 |
橡皮筋对小车做功 |
W |
2W |
3W |
4W |
小车速度v(m/s) |
1.00 |
1.42 |
2.00 |
|
v2(m2/s2) |
1.00 |
2.02 |
4.00 |
(4)从表中数据你得出的结论是。
在“测定金属的电阻率”的实验中,用螺旋测微器测量金属丝直径时的刻度位置如图所示,用米尺测量金属丝的长度1.010m。金属丝的电阻大约为4Ω。先用伏安法测出金属丝的电阻,然后根据电阻定律计算出该金属材料的电阻率.
(1)从图中读出金属丝的直径为_________mm;
(2)在用伏安法测定金属丝的电阻时,除被测的电阻丝外,还有如下供选择的实验器材:
直流电源:电动势约3V,内阻很小;
电流表A1:量程0~0.6A,内阻约为0.125Ω;
电流表A2:量程0~3.0A,内阻约为0.025Ω;
电压表V:量程0~3V,内阻约为3kΩ;
滑动变阻器R1:最大阻值10Ω;
滑动变阻器R2:最大阻值50Ω;
开关、导线等。在可供选择的器材中,应该选用的电流表是_______,应该选用的滑动变阻器是__________;
(3)为减小实验误差,应选用如图中________(选填“甲”或“乙”)为该实验的电路原理图;
(4)若根据伏安法测出电阻丝的电阻为Rx=4.2Ω,则这种金属材料的电阻率为__Ω·m.(保留二位有效数字)
在“测定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的实验中,已连接好部分实验电路.
(1)按图甲所示的实验电路,把图乙中剩余的电路连接起来;
(2)在图乙的电路中,为避免烧坏电表,闭合开关前,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应置于________端(选填“A”或“B”);
(3)如图是根据实验数据作出的U-I图像,由图可知,电源的电动势E=________ V,内阻r=________ Ω.
为确定某电子元件的电气特性,做如下测量,用多用表测量该元件的电阻,选用“×100”倍率的电阻挡测量,发现多用表指针偏转过小,因此需选择_______倍率的电阻挡(填:“×10”或“×1k”),并________再进行测量,多用表的示数如图所示,测量结果为________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