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新华网呼和浩特10月20日电,我国北方一些地区进入供暖日已快一个星期了,记者在呼和浩特市看到,一些住宅小区和公用场所供暖正常,但也有不少居民由于个别用户拖欠取暖费而“连坐”,更有的小区将供暖费和物业费捆绑起来强制性收取,供不上暖的居民只好靠棉衣和电暖气抵御寒冷。热作为一种特殊商品始终具有公共产品的属性,而不能纯粹推给市场。供暖工作涉及千家万户,涉及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这项工作做得好不好,反映一个政府是否把民生工程落到实处。因此,对于百姓深恶痛绝的供热过程中的诸多“霸王习气”,政府要承担起更多的监管责任。
试说明党和政府遏制供暖“霸王习气”,维护群众利益的政治依据。

科目 政治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较易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节能减排,科学发展是时代的要求。汽车工业是能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大户”,是节能减排工作的重点。近年来,我国汽车保有量大幅攀升,对汽柴油的需求急剧增加,造成的空气污染也日益严重。同时,随着石油对外依存度的不断提高,能源安全问题也变得十分突出,加强汽车行业的节能减排工作已经刻不容缓。因此,针对当前我国汽车行业存在的实际情况,国家决定从 2008年9月1日 起,调整汽车消费税政策,提高大排量乘用车及降低小排量乘用车的消费税税率。调整汽车消费税政策,旨在抑制大排量汽车的生产和消费,鼓励小排量汽车的生产和消费,有利于降低汽油和柴油消耗,减少空气污染,促进国家节能减排工作目标的实现。  
(1)试分析上述材料中蕴含的经济生活的道理。  
  
(2)试从政治生活的角度来分析我国政府调整汽车消费税的原因。(6分)

材料一: 2009年9月10日 ,在大连市举行的2009年夏季达沃斯论坛上,温家宝总理警告说,保护主义只会拖累世界经济复苏,最终受害的是各国企业和人民。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远未逍除,全球反对保护主义的决心不能动摇,要警惕和纠正形形色色的隐形保护主义行为。中国以实际行动覆行了反对保护主义的诺言,中国也期待各国的共同行动。
材料二:2009年9月11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决定,对从中国进口的所有小轿车和轻型卡车轮胎实施为期三年的惩罚性关税。对从中国进口轮胎实族的惩罚性关税税率第一年为35%,第二年为30%,第三年为25%。中国常驻世贸组织代表团在一项声明中说,中方当日正式就美相关措施提出世贸组织争端机制框架内的磋商要求。美方对中国输美轮胎采取特保措施,是违背世贸组织规则,滥用贸易救济措施的错误做法。中方希望各方能够体会到中方坚定反对贸易保护主义的决心,共同维护多边贸易体制,尊重多边贸易规则,共克时艰,推动全球经济尽快复苏。
(1)运用国际社会的相关知识,分析中国坚决主张共同行动反对贸易保护主义的必要性。
  
 
(2)运用经济生活的相关知识,谈谈新形势下我国如何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

材料一:中华民族是一个血脉相通的共同体,是一个温暖的大家庭,历史和现实充分证明,在这个大家庭中,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也离不开汉族,各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无论什么时候,我们都要牢固村立和始终坚持“三个离不开”思想。
材料二:2009年7月5日,新疆乌鲁木齐发生严重打砸抢暴力事件,百余名无辜群众和1名警察被杀害,受伤800多人。事实证明,这是一起由境外分裂势力遥控指挥、煽动,境内外分裂分子具体组织实施有预谋、有组织的严重暴力犯罪事件。这一事件有着深刻的政治背景,是一场分裂与反分裂、破坏民族团结与维护民族团结的严重政治斗争。
(1)结合材料一,简要说明牢固树立和始终坚持“三个离不开”思想的意义。
(2)结合材料二,谈谈青年学生为巩固民族关系该做些什么?

材料一:中国与发达国家社会事业支出占财政总支出比较表

国家
教育事业
卫生事业
社会保险
社会福利
中国
4.6%
3.7%
6.5%
2.4%
发达国家
14.2%
11.3%
10.1%
6%

材料二:扩大内需保民生要以雄厚的财力为后盾。因为民生欠账多,城乡区域间的发展、社会收入差距加大,政府要动用中财力去“偿还”欠债,“填平”差距。财政收入增加,政府能做的事情就多了,但是财政增收终究是有限的,它并非天上掉下来的馅饼。
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回答问题。
(1)结合材料,谈谈你对“财政增收终究是有限的”的认识。
(2)结合材料,请你为政府解决“民生欠帐”提出几条合理化建议。

材料一:相对10年前,家电产品的功能越来越齐全,质量也更有保证,然而价格越来越便宜。
材料二:2009年前三季度,我国GDP同比增长7.7%,在GDP增长的三大因素中,最终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53.4%,拉动GDP增长3.8个百分点。在中国经济和国际金融危机“短兵相接”过程中,面对外需严重萎缩的不利影响,消费和投资一起,成为保增长的双重支撑。
(1)你认为家电产品价格不断降低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2)结合材料二,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回答消费为什么能拉动经济增长?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