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定玻璃砖折射率的实验如图13-1-18所示,在把玻璃砖放在白纸上之前应在纸上先画好三条直线,它们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最后按正确的要求插上大头针P3、P4,由P3、P4的位置决定了光线的的______________方向,从而确定了折射光线______________的方向.
图13-1-18
在测定某电阻的伏安特性曲线中,待测金属丝的电阻Rx约为5 Ω,实验室备有下列实验器材
A.电压表○V1(量程0~3V,内阻约为15kΩ)
B.电压表○V2(量程0~15V,内阻约为75kΩ)
C.电流表○A1(量程0~3A,内阻约为0.2Ω)
D.电流表○A2(量程0~0.6A,内阻约为11Ω)
E.变阻器R1(0~10Ω,0.6 A)
F.变阻器R2(0~2000Ω,0.1A )
G.电池组E(电动势为3V,内阻约为0.3Ω)
H.开关S,导线若干
(1)为减小实验误差,应选用的实验器材有(填代号) .
(2)为了尽可能减少误差,请你在虚线框中画出本实验的电路图.
(3)测量结果比真实值偏 。﹙填“大、小、无法确定”﹚
(4)若此电阻为金属丝绕制而成,用螺旋测微器测得该金属丝的直径如图所示,则金属丝的直径为_____mm.
用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实验中,将一端带定滑轮的长木板放在水平实验桌上,实验小车通过轻细绳跨过定滑轮与砂桶相连,小车与纸带相连,打点计时器所用交流电的频率为f=50 Hz.在保持实验小车质量不变的情况下,放开砂桶,小车加速运动,处理纸带得到小车运动的加速度为a;改变砂桶中沙子的质量,重复实验.
(1)实验过程中打出的一条纸带如图乙所示,在纸带上便于测量的地方选取第一个计数点,在这个点上标明A,第六个点上标明B,第十一个点上标明C,第十六个点上标明D,第二十一个点上标明E.测量时发现B点已模糊不清,于是测得AC的长度为12.30 cm,CD的长度为6.60 cm,DE的长度为6.90 cm.则
①打点计时器打记数点时,小车的速度大小
= m/s .
②小车运动的加速度大小 m/s2.
(2)根据实验测得的数据,以小车运动的加速度为纵轴,砂桶及沙子总质量
为横轴,得到如图丙所示的
图象,已知重力加速度
,由图象求出实验小车的质量
kg .(结果均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如图所示为“探究加速度与物体受力的关系”实验装置图,小车的质量为m1,托盘及砝码的质量为m2.
(1)打点计时器使用 (选填“直流”或 “交流”)电源.
(2)实验中 .
A.应保持m1不变,改变m2 | B.应保持m2不变,改变m1 |
C.应保证m1比m2小得多 | D.应保持m1和m2的比值不变 |
(3)实验时,某同学遗漏了平衡摩擦力这一步骤,他得到的图像,可能是图中的 (选填“甲”、“乙”、“ 丙”)图线.
“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1)为了平衡小车及纸带所受的摩擦力,实验时应将长木板AB的______(选填“A端”或“B端”)适当垫高.
(2)根据一条实验中打出的纸带,通过测量、计算,作出小车的图象见图,可知小车的加速度为_______m/s2.
(3)在研究加速度与力的关系时,保持小车的质量m不变,测出在拉力F作用下小车的加速度a,改变拉力F,重复实验,得到多组不同的F及相应a的实验数据。有同学认为:测量多组不同F、a的数据,目的是为了求平均值来减小实验误差.该同学的看法是______(选填“正确”或“错误”)的.
在“测定金属丝的电阻率”实验中,备有以下器材:
A.一段阻值约为![]() |
B.电池组(![]() ![]() |
C.电流表(![]() ![]() |
D.电压表(![]() ![]() |
E.滑动变阻器(,额定电流
);
F.开关、导线若干
(1)实验电路应采用电流表 接法(填“内”或“外”);
(2)为完成实验,请将实物图连接完整;
(3)实验中需要进行数据记录,其中金属丝的直径(甲图)是 、电流表读数(乙图)是
;
(4)若实验测得的电压用表示、电流用
表示、电阻丝的长度用
表示、电阻丝的直径用
表示,则该金属丝的电阻率
______________(请用题中字母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