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8~11题。
赵尚宽,字济之,河南人,参知政事安仁子也。知平阳县。邻邑有大囚十数,破械夜逸,杀居民,将犯境,尚宽趣尉出捕,曰:“盗谓我不能来,方怠惰,易取也。宜亟往,毋使得散漫,且为害。”尉既出,又遣徼巡兵蹑其后,悉获之。
知忠州,俗畜蛊①杀人,尚宽揭方书②市中,教人服药,募索为蛊者穷治,置于理,大化其俗。转运使持盐数十万斤,谭③民易白金,期会促,尚宽发官帑所储副其须,徐与民为市,不扰而集。
嘉祐中,以考课第一知唐州。唐素沃壤,经五代乱,田不耕,土旷民稀,赋不足以充役,议者欲废为邑。尚宽曰:“土旷可益垦辟,民稀可益招徕,何废郡之有?”乃按视图记,得汉召信臣④陂⑤渠故迹,益发卒复疏三陂一渠,溉田万余顷。又教民自为支渠数十,转相浸灌。而四方之民来者云布,尚宽复请以荒田计口授之,及贷民官钱买耕牛。比三年,榛莽复为膏腴,增户积万余。尚宽勤于农政,治有异等之效,三司使包拯与部使者交上其事,仁宗闻而嘉之,下诏褒焉,仍进秩赐金。留于唐凡五年,民像以祠,而王安石、苏轼作《新田》、《新渠》诗以美之。
徙同、宿二州,河中府神勇卒苦大校贪虐,刊匿名书告变,尚宽命焚之,曰:“妄言耳。”众乃安。已而奏黜校,分士卒隶他营。又徙梓州。尚宽去唐数岁,田日加辟,户日益众,朝廷推功,自少府监以直龙图阁知梓州。积官至司农卿,卒,诏赐钱五十万。
【注释】①蛊:传说中一种人工培育的毒虫。②方书:记载药方的医书。③谭:通“谭”,与…商谈④召信臣:西汉水利名臣,字翁卿,九江寿春(今安徽省寿县)人。⑤陂(bēi):池塘
(节选自《宋史·列传第一百八十五·循吏》)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尚宽趣尉出捕 趣:催促
B. 募索为蛊者穷治 穷:彻底
C. 三司使包拯与部使者交上其事 交:交结
D. 留于唐凡五年,民像以祠 像:立……的塑像
9. 下列句子编为4组,全都说明赵尚宽“勤于农政”的一组是
①尉既出,又遣徼巡兵蹑其后,悉获之
②揭方书市中,教人服药
③益发卒复疏三陂一渠,溉田万余顷
④复请以荒田计口授之,及贷民官钱买耕牛
⑤奏黜校,分士卒隶他营
⑥田日加辟,户日益众
A. ①④⑥ B.①③⑥ C.②④⑤ D. ②④⑤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赵尚宽善于地方治理。他任平阳县令时,临县有十几名重囚逃逸,杀死居民,且将犯平阳。赵尚宽利用罪犯们嚣张、麻痹的心态,抢先下手,果断派出尉官和士兵,将罪犯全部抓获。
B.治理忠州时,赵尚宽传播医药知识,查究法办蓄蛊者,改变了当地蓄蛊杀人的恶俗;还果断拿出官币为当地百姓垫付盐银,然后再慢慢将盐转卖给百姓,使百姓生活不受干扰。
C.治理唐州时,赵尚宽率领当地居民兴修水利,垦辟荒田,彻底改变了当地先前土旷民稀的状况,受到了仁宗的的褒奖。在他领导下新开垦的田地和新修建的水渠,得到了王安石、苏轼作诗赞美。
D.在同州、宿州任职期间,赵尚宽对河中府神勇卒与他们的校尉之间的矛盾冲突进行了妥善处理,既扑灭了士兵中动乱的苗头,也让贪婪暴虐的校尉尝到了苦头。
11.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盗谓我不能来,方怠惰,易取也。宜亟往,毋使得散漫,且为害。
(2)尚宽曰:“土旷可益垦辟,民稀可益招徕,何废郡之有?”乃按视图记,得汉召信臣陂渠故迹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余读《东京梦华录》《武林旧事》,记当时演史小说者数十人。自此以来,其姓名不可得闻。乃近年共称柳敬亭之说书。
柳敬亭者,扬之泰州人。本姓曹。年十五,犷悍无赖,犯法当死,变姓柳,之盱眙市中为人说书,已能倾动其市人。久之,过江,云间有儒生莫后光见之,曰:“此子机变,可使以其技鸣。”于是谓之曰:“说书虽小技然必句性情习方俗如优孟摇头而歌而后可以得志。”敬亭退而凝神定气,简练揣摩,期月而诣莫生。生曰:“子之说,能使人欢咍嗢噱①矣。”又期月,生曰:“子之说,能使人慷慨涕泣矣,”又期月,生喟然曰:“子言未发而哀乐具乎其前,使人之性情不能自主,盖进乎技矣。”由是之扬,之杭,之金陵,名达于缙绅间。华堂旅会,闲亭独坐,争延之使奏其技,无不当于心称善也。
宁南南下,皖帅欲结欢宁南,致敬亭于幕府。宁南以为相见之晚,使参机密。军中亦不敢以说书目敬亭。宁南不知书,所有文檄,幕下儒生设意修词,援古证今,极力为之,宁南皆不悦。而敬亭耳剽口熟,从委巷活套中来者,无不与宁南意合。尝奉命至金陵,是时朝中皆畏宁南,闻其使人来,莫不倾动加礼,宰执以下俱使之南面上坐,称柳将军,敬亭亦无所不安也。其市井小人昔与敬亭尔汝者,从道旁私语:“此故吾侪同说书者也,今富贵若此!”
亡何国变,宁南死。敬亭丧失其资略尽,贫困如故时,始复上街头理其故业。敬亭既在军中久,其豪猾大侠、杀人亡命、流离遭合、破家失国之事,无不身亲见之,且五方土音,乡俗好尚,习见习闻,每发一声,使人闻之,或如刀剑铁骑,飒然浮空,或如风号雨泣,鸟悲兽骇,亡国之恨顿生,檀板之声无色,有非莫生之言可尽者矣。
注:①欢咍嗢噱:欢快大笑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争延之使奏其技延:邀请 |
B.致敬亭于幕府致:引来 |
C.军中亦不敢以说书目敬亭目:看待 |
D.援古证今援:引用 |
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语,意义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今富贵若此以为莫己若者 |
B.如优孟摇头而歌客逾庖而宴 |
C.其市井小人昔与敬亭尔汝者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 |
D.且五方土音,乡俗好尚然后图南,且适南冥也 |
下列对原文的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一开始,把柳敬亭放在宋明以来演史小说盛行不衰的广阔背景上,认为柳敬亭填补了一段空白,突出了柳敬亭在古代说书艺术史上的地位。 |
B.柳敬亭在莫后光的指导下,说书技艺经过三重境界的提升,达到了精妙的程度,就先后到了扬州、杭州、金陵等地,名声显扬于达官贵人之中。 |
C.宁南不懂说书,他赏识柳敬亭是看中了柳敬亭的才能。柳敬亭参与军中机密大事后,朝中官员对他十分尊敬,称他为柳将军,他也心安理得。 |
D.此文取材精当,详略得宜,文末的“亡国之恨顿生,檀板之声无色”是对柳敬亭说书艺术的高度赞誉,也是文章的点晴之笔,倾注了作者对忠臣义士无限仰慕的思想感情。 |
用斜线(/)给下面短文画横线的部分断句。
说书虽小技然必句性情习方俗如优孟摇头而歌而后可以得志把文言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此子机变,可使以其技鸣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子言未发而哀乐具乎其前,使人之性情不能自主,盖进乎技矣。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纪昀,字晓岚,直隶献县人。乾隆十九年进士,改庶吉士。散馆授编修。再迁左春坊左庶子。京察,授贵州都匀府知府。高宗以昀学问优,加四品衔,留庶子。寻擢翰林院侍读学士。前两淮盐运使卢见曾得罪,昀为姻家,漏言夺职,戍乌鲁木齐。释还,上幸热河,迎銮密云。试诗,以土尔扈特全部归顺为题,称旨,复授编修。三十八年,开《四库全书》馆,大学士刘统勋举昀及郎中陆锡熊为总纂。从《永乐大典》中搜辑散逸,尽读诸行省所进书,论次为《提要》上之,擢侍读。上复命辑《简明书目》。坐子汝传积逋被讼,下吏议,上宽之。旋迁翰林院侍读学士。建文渊阁藏书,命充直阁事。累迁兵部侍郎。《四库全书》成,表上。上曰:“表必出昀手!”命加赉。迁左都御史。再迁礼部尚书。复为左都御史。畿辅灾,饥民多就食京师。故事,五城设饭厂,自十月至三月。昀疏请自六月中旬始,厂日煮米三石,十月加煮米二石,仍以三月止,从之。复迁礼部尚书,仍署左都御史。疏请乡会试《春秋》罢胡安国传,以《左传》本事为文,参用《公》、《穀》,从之。嘉庆元年,移兵部尚书。复移左都御史。二年,复迁礼部尚书。疏请妇女遇强暴,虽受污,仍量予旌表。十年,协办大学士,加太子少保。卒,赐白金五百治丧,谥文达。
昀学问渊通。撰《四库全书提要》,进退百家,钩深摘隐,各得其要指,始终条理,蔚为巨观。惩明季讲学之习,宋五子书功令所重,不敢显立异同;而于南宋以后诸儒,深文诋諆,不无门户出入之见云。(选自《清史·纪昀传》有删改)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寻擢翰林院侍读学士寻:不久 |
B.论次为《提要》上之次:次序 |
C.坐子汝传积逋被讼逋:逃亡 |
D.惩明季讲学之习惩:苦于 |
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纪昀“学问渊通”的一组是
①再迁左春坊左庶子 ②以土尔扈特全部归顺为题,称旨
③以《左传》本事为文 ④卒,赐白金五百治丧,谥文达
⑤撰《四库全书提要》,进退百家 ⑥各得其要指,始终条理
A.①③④ | B.②⑤⑥ | C.①④⑤ | D.②④⑤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高宗因为纪昀学问突出,加授四品官衔,留任庶子的官职。不久破格提升为翰林院侍读学士。 |
B.纪昀从《永乐大典》中搜集散失的篇章,阅读了各行省所进献的书,评定排列顺序,写成《提要》呈献给皇上。 |
C.朝廷建造文渊阁收集藏书,命令纪昀管理文渊阁的事务。后来经多次升迁纪昀成为兵部侍郎。 |
D.纪昀在撰写《四库全书提要》时,没有门户之见,对于南宋后各位大儒,非常苛刻痛加批驳。 |
把第Ⅰ卷(选择题) 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前两淮盐运使卢见曾得罪,昀为姻家,漏言夺职,戍乌鲁木齐。
译文:
(2)故事,五城设饭厂,自十月至三月。昀疏请自六月中旬始,仍以三月止,从之。
译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9分 每小题3分)
长孙无忌,字辅机,河南洛阳人。无忌贵戚好学,该博文史,性通悟,有筹略。文德皇后即其妹也。
武德九年,隐太子建成、齐王元吉谋,将害太宗,无忌请太宗先发诛之。于是奉旨密召房玄龄、杜如晦等共为筹略。六月四日,无忌与尉迟敬德、侯君集等九人,入玄武门讨建成、元吉,平之。
贞观元年,进封齐国公。太宗以无忌佐命元勋,特兼外戚,礼遇尤重,常令出入卧内。其年,拜尚书右仆射。时突厥颉利可汗新
与中国和盟,政教紊乱,言事者多陈攻取之策。太宗召萧璃及无忌问日:“北番君臣昏乱,杀戮无辜。国家不违旧好,便失攻昧之机;今欲取乱侮亡,复爽同盟之义。二途不决,孰为胜耶?”萧璃日:“兼弱攻昧,
击之为善。”无忌日:“今国家务在戢兵,待其寇边,方可讨击。彼既已弱,必不能来。若深入虏廷,臣未见其可。且按甲存信,臣以为宜。”太宗从无忌之议。突厥寻政衰而灭。
十七年,太子承乾得罪,太宗欲立晋王,而限以非次,回惑不决。御两仪殿,群官尽出,独留无忌及司空房玄龄、兵部尚书李劫,谓日:“我三子一弟,所为如此,我心无惨。”因自投于床,抽佩刀欲自刺。无忌等惊惧,争前扶抱,取佩刀以授晋王。无忌等请太宗所欲,报日:“我欲立晋王。”无忌日:“谨奉诏。有异议者,臣请斩之。”太
宗谓晋王日:“汝舅许汝,宜拜谢。”晋王因下拜。太宗谓无忌等曰:“公等既符我意,未知物论何如?”无忌日:“晋王仁孝,天下属心久矣。伏乞召问百僚,必无异辞。若不蹈舞同音,臣负陛下万死。”于是建立遂定。寻而太宗又欲立吴王恪,无忌密争之,其事遂辍。
高宗即位,进拜太尉。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言事者多陈攻取之策 陈:陈述 | B.因自投于床,抽佩刀欲自刺投:扑向 |
C.天下属心久矣属:隶属 | D.无忌密争之,其事遂辍辍:停止 |
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长孙无忌“有筹略”的一组是 ( )。
①无忌贵戚好学②无忌请太宗先发诛之③彼既已弱,必不能来
④若深入虏廷,臣未见其可⑤所为如此,我心无憀⑥无忌密争之
A.①②⑥ | B.②③④ | C.①④⑤ | D.③⑤⑥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武德九年,长孙无忌奉![]() |
B.长孙无忌深受太宗的尊重与信任,时常被允许出入太宗的寝室。太宗有不少大事都得到了长孙无忌的帮助和支持。 |
C.是否对突厥作战,长孙无忌认为国家目前应该暂且按兵不动遵守信义,这样突厥很快就会因为政治衰败而灭亡。 |
D.长孙无忌在立谁为太子的问题上,支持太宗立晋王的想法,并进一步指出晋王仁孝,百官也一定没有什么异议。 |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国家不违旧好,便失攻昧之机;今欲取乱侮亡,复爽同盟之义。(5分)
译文:
(2)太宗欲立晋王,而限以非次,回惑不决。(5分)
译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9分 每小题3分)
裴子野字几原,河东闻喜人。子野生而偏孤①,为祖母所养,年九岁,祖母亡。起家齐武陵王国左常侍,遭父忧去职。居丧尽礼,每之墓所,哭泣处草为之枯。
天监初,尚书仆射范云嘉其行,将表奏之,会云卒,不果。时中书范缜闻子野行业而善焉。会迁国子博士,乃上表让之曰:“河东裴子野,幼禀至人之行,长厉国士之风。且家传素业,世习儒史。栖迟下位,身贱名微,而性不悼悼,情无汲汲。臣历观古今人君钦贤好善,未有圣朝孜孜若是之至也。敢缘斯义,轻陈愚瞽,乞以臣斯忝,回授子野。”有司以资历非次,弗为通。寻除尚书比部郎、仁威记室参军。出为诸暨令,在县不行鞭罚,民有争者,示之以理,百姓称悦,合境无讼。
元嘉中,子野曾祖松之受诏续修《宋史》,未及成而卒,子野常欲继成先业。及齐永明末,沈约所撰《宋书》既行,子野更删撰为《宋略》二十卷,其叙事评论多善,约见而叹日:“吾弗逮也。”
普通七年,王师北伐,敕子野为喻魏文,受诏立成。高祖以其事体大,召尚书仆射徐勉、太子詹事周舍等观之,时并叹服。俄又敕为书喻魏相元叉,其夜受旨,子野谓可待旦方奏,未之为也。及五鼓,敕催令开斋速上,子野徐起操笔,昧爽便就。既奏,高祖深嘉焉。自是凡诸符檄,皆令草创。子野为文典而速,不尚丽靡之词,其制作多法古,与今文体异,当时或有诋诃者,及其末皆翕然重之。
子野在禁省十余年,静默自守,未尝有所请谒,外家及中表贫乏,所得俸悉分给之。无宅,借官地二亩,起茅屋数间。妻子恒苦饥寒,唯以教诲为本,子侄祗畏,若奉严君。末年深信释氏,持其教戒,终身饭麦食蔬。中大通二年,卒官,年六十二。
先是子野自克死期,不过庚戌岁。是年自省移病,谓同官刘之亨日:“吾其逝矣。”遗命俭约,务在节制。高祖悼惜,为之流涕,谥曰贞子。
(选自《梁书·列传第二十四》,有删改)
【注】①偏孤:早年丧父或丧母。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B.吾弗逮也逮:及,达到 |
C.子野徐起操笔,昧爽便就昧爽:爽快 | D.先是子野自克死期克:预料 |
以下句子中,全都直接体现裴子野博学多才的一组是()
①会迁国子博士,乃上表让之②更删撰为《宋略》二十卷,其叙事评论多善
③敕子野为喻魏文,受诏立成④其制作多法古,与今文体异
⑤静默自守,未尝有所请谒⑥深信释氏,持其教戒
A.①②![]() |
B.③⑤⑥ | C.②③④ | D.②③⑥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裴子野从小死了母亲,靠祖母抚养。他继承了祖上传下的儒学,在居下位时被范缜推荐,最后因资历尚浅而没有通过。 |
B.裴子野的曾祖裴松之接受皇命编撰《宋史》,未完成就去世了。子野继承了曾祖的事业,最终编成《宋略》二十卷,沈约对他也十分叹服。 |
C.裴子野才思敏捷,高祖命他撰写檄文,他能立即写成;他写![]() |
D.裴子野为官十多年,清廉自守,妻子儿女虽十分贫寒,但都听从子野的教诲;子野临终时还不忘自己的职责,提醒君王及同僚要节俭。 |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子野曾祖松之受诏续修《宋史》,未及成而卒,子野常欲继成先业。
译文:
(2)其夜受旨,子野谓可待旦方奏,未之为也。
译文: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下列问题。
分宁县云峰院记
曾巩
分宁人勤生而啬施,薄义而喜争,其土俗然也。自府来抵其县五百里, 在山谷穷处。其人修农桑之务,率数口之家,留一人守舍行馌,其外尽在田。 田高下硗腴,随所宜杂殖五谷,无废壤。女妇蚕杼,无懈人。茶盐蜜纸竹箭材苇之货,无有纤巨,治咸尽其身力。其勤如此。富者兼田千亩,廪实藏钱, 至累岁不发,然视捐一钱,可以易死,宁死无所捐。其于施何如也?其间利害不能以稊米,父子、兄弟、夫妇,相去若弈棋然。于其亲固然于义厚薄可知也长少族挨坐里闾相讲语以法律。意向小戾,则相告讦,结党诪张, 事关节以动视听。甚者画刻金木为章印,摹文书以绐吏,立县庭下,变伪一日千出,虽笞扑徙死交迹,不以属心。其喜争讼,岂比他州县哉?民虽勤而习如是,渐涵入骨髓,故贤令长佐吏比肩,常病其未易治教使移也。
云峰院在县极西界,无籍图,不知自何时立。景德三年,邑僧道常治其院而侈之。门闼靓深,殿寝言言。栖客之庐,斋庖库庾,序列两旁。浮图所用铙鼓鱼螺钟磬之编,百器备完。吾闻道常气质伟然,虽索其学,其归未能当于义,然治生事不废其勤,亦称其土俗。至有余辄斥散之,不为黍累计惜, 乐淡泊无累,则又若能胜其啬施喜争之心,可言也。或曰:“使其人不汩溺其所学,其归一当于义,则杰然视邑人者,必道常乎?”此予未敢必也。庆历三年九月,与其徒谋曰:“吾排蓬藋,治是院,不自意成就如此。今老矣,恐泯泯无声畀来人,相与图文字,买石刻之,使永永与是院俱传,可不可也?”咸曰: “然。”推其徒了思来请记,遂来。予不让,为申其可言者宠嘉之,使刻示邑人,其有激也。二十八日,南丰曾巩记。
张伯行编选《唐宋八大家文钞》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百器备完完:完备 | B.恐泯泯无声畀来人畀 :赠予 |
C.治其院而侈之侈:扩大 | D.予不让让:责备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薄义而喜争\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
B.其有激也\其皆出于此乎 |
C.必道常乎\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
D.其土俗然也\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 |
下列文句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于其亲\固然于义\厚薄可知也\长少族挨坐\里闾相讲\语以法律 |
B.于其亲固然\于义\厚薄可知也\长少族挨坐\里闾相讲\语以法律 |
C.于其亲固然\于义厚薄可知也\长少族挨坐里闾\相讲语以法律 |
D.于其亲固\然于义\厚薄可知也\长少族挨坐里闾\相讲语以法律 |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其人修农桑之务,率数口之家,留一人守舍行馌,其外尽在田。(3分)
译文:
(2)民虽勤而习如是,渐涵入骨髓,故贤令长佐吏比肩,常病其未易治教使移也。
译文:
(3)或曰,使其人不汩溺其所学,其归一当于义,则杰然视邑人者,必道常乎?
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