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强调:“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关于学习书法,宋代大作家晁补之说:“学书在法,而其妙在人。法可以人人而传,而妙必其胸中之所独得。书工笔吏,竭精神于日夜,尽得古人点画之法而模之,浓纤横斜,毫发必似,而古今之妙处已亡,妙不在于法也。”书法“古今之妙处已亡”是因为
| A.书工笔吏缺少创新精神 | B.书工笔吏尽得古人点画之法 |
| C.古人已经穷尽书法之妙处 | D.学习书法不能模仿 |
宋代理学家朱熹在他的诗中写到:“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它说明的道理是
| A.实践是文化创新的目的 | B.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 |
| C.实践是文化创新的途径 | D.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手段 |
对“前贤”的文章,杜甫主张既要兼取众长,加以继承;又反对一味因袭。这对我们进行文化创新的启示是
| A.亲自实践是创新的根本途径 | B.人民群众是文化创新的主力军 |
| C.文化创新是继承与发展的统一 | D.科技是创新的重要工具 |
自1593年利玛窦把《四书》翻译成了拉丁文后,中国大部分文史经典,都被翻译成各国文字,成为全人类的财富。这说明
| A.中华文化比世界上其他民族的文化更优秀 | B.世界上各国的文学都继承了《诗经》的风格 |
| C.任何民族的文化都只属于自己的民族 | D.任何民族的文化都是世界文化的一部分 |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对于外来文化,我们应该坚持的正确态度是
| A.外来文化是先进文化,应该照搬过来 | B.外来文化和传统文化不相容,应该坚决抵制 |
| C.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有选择地借鉴和吸收外来文化 | |
| D.文化无国界,文化无东西,可以洋为中用 |
要实现世界文化繁荣,就必须
①尊重文化的多样性②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
③促进不同民族文化的相互交流④用欧美文化来同化落后民族的文化
| A.①②④ | B.②③④ |
| C.①③④ | D.①②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