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人口分布极不平衡,但具有一定的趋向性。阅读表1和表2,回答有关问题。(10分)
表1我国人口垂直分布状况
海拔(m) |
<200 |
200~500 |
500~1000 |
1000~2000 |
2000~4800 |
|
人口 |
数量(万人) |
73345.1 |
19427.8 |
8647.5 |
10037.1 |
1590.8 |
比重(%) |
64.9 |
17.2 |
7.7 |
8.9 |
1.4 |
|
面积 |
数量(万km2) |
144.5 |
97.2 |
162.5 |
39.9 |
315.9 |
比重(%) |
15 |
10.2 |
16.9 |
25 |
32.9 |
表2我国人口水平分布状况
距海岸的范围(km) |
<200 |
200~500 |
500~1000 |
>1000 |
人口密度(人/km2) |
100 |
48.8 |
35.0 |
5.2 |
(1)分析表1,从地形类型看,我国约65%的人口主要分布在____地区,该地区的人口密度约为____人/km2。
(2)表2反映出我国人口的分布规律是____________________。其成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综合分析表1和表2,我国人口分布具有集中于地势____地区和____地区的趋向性。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居住在成都的小明和小亮在“寻找最佳避寒地”的课外研究中发现,有“百里钢城”之称的攀枝花1月平均气温达13.6℃(昆明为7.7℃,成都为5.5℃),是长江流域冬季的“温暖之都”。图a示意攀枝花在我国西南地区的位置,图b示意攀枝花周边地形。
(1)分析攀枝花1月份平均气温较高的原因。(4分)
(2)推测攀枝花1月份的天气特征。(2分)
(3)小明建议把攀枝花打造成“避寒之都”,吸引人们冬季来此度假。小亮则从空气质量的角度提出质疑。试为小亮的质疑提供论据。(4分)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有关问题。
材料一平山县位于太行山东麓、石家庄西部。该县历史悠久,胜景荟萃,奇峰、溶洞、森林、草原、河湖、瀑布、温泉等自然景点100多处;国家、省、县三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60余处,类型多样 ,品位较高。近年来,经大规模开发建设,初步形成了驼梁、西柏坡和天台山等著名景区。目前西柏坡至石家庄市区实现了全程高速,北京方向游客可以从京昆高速、山西方向游客可以从石太高速直接转到西柏坡高速。平山县形成了“吃、住、行、游、购、娱”一条龙服务的旅游格局。
材料二下图示意平山县旅游景点分布
(1)说出平山县发展旅游业的位置优势。(4分)
(2)分析平山县旅游资源游览价值较高的原因。
矿物能源的大量使用,会使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不断提高;开发利用新能源,可以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降低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下面甲、乙两图反映的是开发利用新能源的两种途径,据此回答下列问题。(10分)
(1)冬季晴天时,在未采用任何取暖设备的条件下,图甲所示“阳光居室”室内的最高温度可达22℃。请分析“阳光居室”是如何达到这一保温效果的?
(2)开发利用新能源,能够减缓全球变暖。请根据“温室效应”的原理,解释其原因。
某大学地理系科考队暑假期间对图示地区进行了地质、地貌等野外考察。据此完成下列问题。(8分)
(1)出发前老师提示:“此次考察要注意安全,特别是A区域常常发生火山喷发、地震等地质灾害”,请你帮助解释其中的原因。
(2)考察中,同学们发现庐山地质构造与图中C地非常相似,简述其成因。
(3)当同学们到达B山山麓地带休息时,发现B山山势高耸,请说出B处地貌形态形成的原因。
读华北地区某城市2013年11月13日20时气温(单位:℃)实况图,回答下列问题。
(1)此图反映了城市所具有的__________效应。
(2)形成此图所示效应的主要原因是( )
A.城市生产和消费活动释放大量热量 |
B.城市建筑对太阳辐射的反射率大 |
C.城市高层建筑的不断增多 |
D.城市上空云量少,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小 |
(3)城市上空多云和雾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图中A地能否建水泥厂?为什么?
(5)试分析在城郊之间建设绿化带的意义。
(6)如果某天该市从烟囱吹出的烟都向下飘,则可能是出现了__________现象,此时图示环流会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