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格斯指出:“思维对存在、精神对自然界的关系问题,全部哲学的最高问题,像一切宗教一样,其根源在于蒙昧时代的狭隘而愚昧的观念。但是,这个问题,只是在欧洲人从基督教中世纪的长期冬眠中觉醒以后,才被十分清楚地提了出来,才获得了它的完全的意义。”这里的“全部哲学的最高问题”指的是
A.什么是本原的,是精神,还是自然界 | B.人对物质世界的实践把握问题 |
C.世界是神创造的呢,还是从来就有的 | D.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的问题 |
在一个文化厚实的社会里,人懂得尊重自己——他不苟且,因为不苟且所以有品位;人懂得尊重别人——他不霸道,因为不霸道所以有道德;人懂得尊重自然――他不掠夺,因为不掠夺所以有永续的生命。对上述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文化是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 |
B.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方式和实践活动 |
C.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 |
D.人既是文化的创造者,又是文化的享受者 |
下列有关文化素养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每个人所具有的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 |
B.人的文化素养要通过对社会生活的体验,特别是通过参与文化活动、接受知识文化教育而逐步培养出来的 |
C.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和发展文化,也在社会生活中获得和享用 |
D.只要接受文化教育,文化素养就一定能够提高 |
广东省发展的战略目标是“经济强省,文化大省,法治社会,和谐广东”。把文化大省作为发展目标是因为()
A.文化是人类特有的现象 | B.文化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物质力量 |
C.先进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 | D.社会发展应是经济、政治与文化的和谐统一 |
曲阜提出了“打造国际文化名城”的口号,充分利用“国际孔子文化节”的优势,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业,把文化旅游与经济发展结合起来,促进社会的和谐与进步。这体现了《文化生活》的道理是()
A.经济决定文化,文化影响政治 |
B.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
C.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
D.“国际孔子文化节”提升了曲阜市的文化品味,决定了当地经济发展 |
文化建设不仅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而且影响着新农村建设的质量。有一种现象耐人寻味,就是越注重文化建设的地方,人们的素质越高,当地经济发展得越好,社会治安环境也越佳。反之,不重视文化建没的地方,不仅经济建设的成果大打折扣,治安问题也比较突出,进一步发展的前景堪忧。这说明()
A.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 B.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过程是相互结合、相互促进的 |
C.文化对人的影响十分巨大 | D.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