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载指出:“凡可状,皆有也。凡有,皆象也。凡象,皆气也。”“所谓气也者,非待其蒸郁凝聚,接于目而后知之。苟健顺、动止、浩然、湛然之得言,皆可名之象尔。”张载这里所表述的观点是
A.凡有皆象,凡象皆气的朴素唯物论 | B.一切可感知的现象都是气 |
C.太虚、气、万物都是同一实体的不同状态 | D.物质与运动之间存在着内在的联系 |
爱因斯坦指出:“在我们之外有一个巨大的世界,它离开我们人类而独立存在,它在我们面前就像一个伟大而永恒的迷,然而甚少部分地是我们的观察和思维所能及的。”一些自然科学家没有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也能在科学上取得伟大成就,这是由于他们
A.在科学实践过程中摆脱了唯心主义 | B.完全依靠个人的天才条件 |
C.自觉不自觉地贯彻了唯物主义、辩证法的原则 | |
D.“相信有一个离开知觉主体而独立存在的外在世界是一切自然科学的基础” |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旧哲学不同,它是
A.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 B.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
C.科学之科学 | D.人们观察和处理问题的科学方法 |
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发现和创立,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
A.结束了唯心主义在社会历史领域的统治地位 |
B.在思维和存在的关系上彻底的坚持了唯物论和辩证法 |
C.为人类自觉创造历史提供了认识工具 |
D.对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
意识和物质的对立只有在非常有限的范围内才有绝对的意义,超出这个范围,它们的对立就是相对的。这是因为
A.意识是物质的固有属性 | B.意识是物质的存在形式 |
C.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 D.意识根源于物质 |
哲学唯心主义“无疑是一朵无实花,然而却是生长在活生生的、结果实的、真实的、强大的、全能的、客观的、绝对的人类认识这棵活生生的树上的一朵无实花”。这说明
A.哲学唯心主义不能在人类认识这棵树上结出果实 |
B.哲学唯心主义在人类认识史上是没有根基的 |
C.哲学唯心主义也是生长在人类认识之树上的花朵 |
D.哲学唯心主义在人类认识发展的曲折过程中是难以避免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