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乙两个分子相距较远。若把甲固定,使乙分子逐渐向甲移近,直到不能再靠拢为止,在这一过程中,有关分子力对乙分子做功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分子力对乙总是做正功 |
B.分子力对乙总是做负功 |
C.先是乙克服分子力做功,然后分子力对乙做正功 |
D.先是分子力对乙做正功,然后乙克服分子力做功 |
右图是核反应堆的示意图,对于核反应堆的认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铀棒是核燃料,核心物质是铀238 |
B.石墨起到吸收中子的作用 |
C.镉棒起到使中子减速的作用 |
D.水泥防护层的作用是为了阻隔γ射线,避免放射性危害 |
嘉明同学站在罚球线上,以某个抛射角将篮球投向篮筐,结果篮球未命中,而是垂直地击中了篮筐正上方的篮板。忽略空气阻力作用,则
A.篮球飞行时,单位时间内的速度增量越来越小 |
B.篮球飞行时,机械能越来越少 |
C.篮球飞行时,重力的瞬时功率越来越小 |
D.要使球命中篮筐,应增大抛球的初速度 |
如图所示,A是放在地球赤道上的一个物体,正在随地球一起转动。B是赤道上方一颗近地卫星。A和B的质量相等,忽略B的轨道高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和B做圆周运动的向心加速度相等 |
B.A和B受到的地球的万有引力相等 |
C.A做圆周运动的线速度比B大 |
D.B做圆周运动的周期比A长 |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为了解释光电效应规律,爱因斯坦提出了光子说 |
B.在完成a粒子散射实验后,卢瑟福提出了原子的能级结构 |
C.玛丽·居里首先发现了放射现象 |
D.在原子核人工转变的实验中,查德威克发现了质子 |
已知小孩与雪橇的总质量为m =" 20" kg ,静止于水平冰面上,雪橇与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0.1。已知sin37° = 0.6,cos37°=0.8,g取10m/s2。
(1)大人用F1=30N的水平恒力推雪橇,求经过4s秒雪橇运动的距离L;
(2)如图所示,若大人用大小为F2=50N,与水平方向成37°角的恒力斜向上拉雪橇,使雪橇由静止开始运动1m,之后撤去拉力,求小孩与雪橇在冰面上滑行的总距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