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拥有300万平方千米的“蓝色国土”,这是中华民族实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资源,也是把我国建设成为海洋强国的可靠保障。
材料一 2003年,全国海洋产业总产值首次突破万亿元大关,达到10077.7亿元人民币,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9.4%,继续保持高于同期国民经济的增长速度。
运用所学经济常识分析海洋产业对我国经济发展的意义。
201 4年,党和国家总揽全局、科学统筹,国民经济在新常态下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稳中提质。某校高三年级政治学习小组以“新常态下的中国经济”为题开展探究活动并搜集到以下材料,请你参与。
材料一:新常态新亮点
注:2014年国民经济增长预期定在7.5%,万元GDP能耗目标下降3.9%以上.
(1)结合材料一,从经济生活的角度分析党和国家为实现新常态下的发展是如何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
材料二:新常态新阶段
科学认识新常态。经济进入新常态,是客观经济规律作用的体现。辩证看待新常态,新常态面临多种挑战,更蕴含多种机遇,机遇大于挑战.积极适应新常态,一是冷静理性,顺势而为,二是开拓创新,尽力而为.要创新宏观调控思路和方式,将转方式、调结构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要以改革开路,简政放权,充分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增加公共产品有效供给,把该给的政策给足,激发企业和社会活力。
(2)分析材料二中蕴含的唯物辩证法方法论道理;并根据材料,运用政治生活知识阐述政府如何适应新常态新阶段?
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形成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社会氛围。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发扬契约精神发展市场经济]
有学者研究发现,徽州所保存的历史文书,有60%—70%是契约文书,这说明当地传统非常重视契约意识和规则意识。商品买卖讲的是诚信,诚信依靠契约、规则维持,这是徽州成为商业名镇的基础。
(1)结合材料,从企业和劳动者的角度,分析说明当前树立契约意识和规则意识的重要性。
[加强普法宣传建设法治文化]
法律的权威源自人民的内心拥护和真诚信仰.1986年,全国普法工作开始,每五年一个周期。2015年是“六五”普法活动的最后一个年头,十八届四中全会结束后,全国各地更是掀起了普法宣传活动的热潮。
(2)为扩大普法阵地和影响力,请你提出三条合理化建议,并运用“文化与生活”的知识指出其理论依据。
[提高立法质量完善法律体系]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必须抓住立法质量这个关键。深入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拓宽公民有序参与立法途径。加强重点领域立法,保障公民经济、文化、社会等各方面权利得到落实.实现立法和改革决策相衔接,做到重大改革于法有据、立法主动适应改革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
(3)请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角度,分析说明上述立法要求的合理性。
(改编)坚持依法治国,全面深化改革是当前党和国家发展的大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14年10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四中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政府依法执政提出了具体要求。
1 |
“凡立法涉及重大体制和重大政策调整的,必须报党中央讨论决定。党中央向全国人大提出《宪法》修改建议,法律制定和修改的重大问题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党组向党中央报告。 |
2 |
“各级人大、政府、政协、审判机关、检察机关的党组织要领导和监督本单位模范遵守,《宪法》和法律,坚决查处执法犯法、违法用权等行为。” |
3 |
“各级党政机关和领导干部要支持法院、检察院依法独立公正行使职权。建立领导干部干预司法活动的通报和责任追究制度。 |
4 |
“各级领导干部要对法律怀有敬畏之心,牢记法律红线不可逾越,带头遵守法律,带头依法办事,不能以言代法、以权压法、徇私枉法。” |
材料二:十八届四中全会指出:2014年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正确领导下,各地区认真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保持宏观政策连续性和稳定性,创新宏观调控思路与方式,注重适时适度预调微调,有针对性地解决突出矛盾和问题,保持了经济社会发展总体平稳及和谐稳定。
(1)结合材料一,运用《政治生活》的相关知识,分析中国共产党如何提高自身依法执政水平。
(2)结合材料二,运用唯物论的相关知识分析2014年我国是如何保持经济社会平稳和谐发展的?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党的十八大提出的“ 三个倡导”,从国家、社会、公民三个层面,为我们时代划定了价值航标。我国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国民教育、文化建设的全过程,贯穿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各领域。
材料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做好明年的经济工作必须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把转方式调结构放到更加重要位置,狠抓改革攻坚,突出创新驱动,强化风险防控,加强民生保障,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
(1)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与生活”的有关知识,谈谈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必要性。
(2)运用辩证唯物论知识,请你结合材料二分析怎样主动适应新常态。
【原创】社会的进步体现了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各种方面。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次会议分组审议了《国务院关于城镇化建设工作情况的报告》。一些常委委员和列席会议的全国人大代表对如何破解城镇化建设中出现的“城市病”等问题献计献策。
材料二:经济、政治决定文化。但文艺的繁荣却往往出现在社会动荡的时期,如我国古代的春秋时期和上世纪的二、三十年代。有人认为,社会动荡时期,往往会加剧社会各种矛盾的冲突,产生各种各样的思想,相互冲激、融合,而导致文艺的繁荣。
(1)结合材料一,说明我国的人大代表如何能够体现人民群众的意志。
(2)材料二的内容体现了哪些历史唯物主义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