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04年12月印度洋大海啸来临之时,一4岁旅游者见状,说:“妈妈,海啸、海啸,老师讲的海啸。”大家迅速撤离,逃过了一劫。而有的地方,人们见到被海啸击起的鱼时,纷纷争着去抢鱼,却被海浪卷走了。人们不知海啸是何物,是造成惨痛悲剧的重要原因。以上材料充分说明( )
A.理解比感觉更为深刻 |
B.人们往往容易被现象所迷惑 |
C.感性认识是不可靠的 |
D.真理是人们对事物的正确认识 |
通货膨胀犹如一匹恶狼,似乎越来越近了。截至2009
年8月10日,虽然数据显示通货紧缩是主旋律,但对于通货膨胀预期的讨论却从来没有停止过。股票涨了,房价涨了,很大程度上就是流动性过剩在寻找出路,种种对于通胀来临的恐慌都已经开始有所
表现。下列关于通货膨胀的说法表述不正确的是
A.纸币发行量超过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是导致通货膨胀的主要原因之一 |
B.通货膨胀是指经济运行中出现的全面、持续的物价上涨的现象 |
C.抑制通货膨胀主要是控制货币供应量和信贷总量,实行收缩性的财政政策等 |
D.抑制通货膨胀主要是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稳健的货币政策和正确的消费政策 |
假定市场上待售商品价值量为10000亿元,而且待售商品的价值都得实现,若发行纸币为5000亿元,纸币在一定时期内平均流通4次。此时,1元纸币相当于
A.0.5元货币的购买力 |
B.1元货币的购买力 |
C.2元货币的购买力 |
D.4元货币的购买力 |
商品流通过程中实际需要的货币数量是受货币流通规律支配的。在一定时期内,流通中需要的货币数量
①与货币价值成正比②与货币流通速度成反比
③与商品价格水平成反比④与流通中的商品数量成正比
A.①② | B.②⑧ | C.②④ | D.③④ |
在我国的市场上,持有人民币的人们可以购买到各种商品以满足自己的需要,这表明
A.人民币可以衡量商品价值的大小 |
B.人民币本身是没有价值的 |
C.先有商品,后有货币 |
D.人民币在执行流通手段的职能 |
“纸币是由国家发行的、强制使用的货币符号。”对“使用”应这样理解
A.纸币可以作为世界货币在国际上流通 |
B.纸币可以作为价值尺度 |
C.纸币可以作为流通手段 |
D.纸币可以作为贮藏手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