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人身系弹性绳自高空P点自由下落,图5-3中a点是弹性绳的原长位置,c是人所到达的最低点,b是人静止地悬吊着时的平衡位置.不计空气阻力,则下列说法中
正确的是( )
图5-3
A.从P至c过程中重力的冲量大于弹性绳弹力的冲量 |
B.从P至c过程中重力所做的功大于人克服弹力所做的功 |
C.从P至b过程中人的速度不断增大 |
D.从a至c过程中加速度方向保持不变 |
关于粒子散射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原子中的正电荷和几乎全部质量都集中在很小的区域范围内 |
B.实验结果支持了汤姆生的“枣糕模型” |
C.依据该实验结果,卢瑟福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 |
D.该实验结果表明了原子核不是构成物质的最小结构单元,原子核还可以再分 |
如图9所示,在一清澈平静的水池中竖着放置一根双色细棒,棒的上部分为绿色,下部分为红色,上下两部分一样长。在水面上,沿棒所在竖直线正上方(略偏一点)观察棒的长度,则()
A.红色部分比绿色部分长 | B.红色部分与绿色部分一样长 |
C.红色部分比绿色部分短 | D.不能判断两部分的长短关系 |
质量为m,带电量为+q的小球,从绝缘的光滑斜面顶端A由静止开始滑下,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到达底端B时的速度为。如果在斜面上端,C处放另一带电量为+Q的点电荷,AC=BC,如图8所示,带电小球+q再次从斜面顶端A由静止开始运动到B的过程中,对于小球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仍做匀变速直线运动 | B.电场力对小球一直做正功 |
C.最大速度仍为![]() |
D.机械能守恒 |
如图7所示是双缝干涉实验装置的示意图,S为单缝,S1、S2为双缝,P为光屏。用绿光从左边照射单缝S时,可在光屏P上观察到干涉条纹,能使条纹间距变大的措施是()
A.增大双缝间的距离 | B.增大双缝到屏的距离 |
C.将绿光换为紫光 | D.将装置从空气改为放置水中 |
如图6(甲)所示,理想变压器的原副线圈的匝数比为1:5,R1=10,R2=15
,R3=5
,RL=20
,C为电容器,AV为理想电表,开关S1处于断开S2处于闭合状态,原线圈两端的交变电压如图6(乙)所示,电路正常工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若将R1换成电阻为10![]() |
B.若电容C的耐压值为105V,则接通S1时,电容C将被击穿 |
C.断开开关S2,A表示数变大,V表示数变大 |
D.在t=0~0.01s内通过R1的电量为0.05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