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词类活用的角度看,下列加点的词用法不同于其他三句的是( )
A.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
B.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
C.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 |
D.箕畚运用渤海之尾 |
阅读《长亭送别》之《滚绣球》一曲,完成题目。
【滚绣球】恨相见得迟,怨归去得疾。柳丝长玉骢难系,恨不倩疏林挂住斜晖。马儿迍迍的行,车儿快快的随,却告了相思回避,破题儿又早别离。听得道一声“去也”,松了金钏;遥望见十里长亭,减了玉肌:此恨谁知?
下列对《滚绣球》一曲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恨相见得迟,怨归去得疾”,相见恨晚而相别怨疾,两相对照,鲜明有力地表达了对心上人爱得深、恋得切的真挚感情。 |
B.“柳丝长玉骢难系,恨不倩疏林挂住斜晖”,借“柳丝”“疏林”与“斜晖”这些别有特色的客观之物,准确寄寓了人物的主观之情。 |
C.“马儿迍迍的行,车儿快快的随”,这句话写马儿行得慢,车儿跟得快,唯如此才能两厢厮守,写出了这一对离别人的一片微细心思。 |
D.“听得道一声‘去也’,松了金钏;遥望见十里长亭,减了玉肌”,以写实的手法深沉凄切地表现了由于离别的极度悲哀而身心交瘁。 |
下列对课文中语句的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A.“夕阳古道无人语,禾黍秋风听马嘶。”(王实甫《西厢记》) ——此句看似平易但含情极深。日夕薄暮,本是当归之时,而今却挥袂远别,人何以堪!一个“古”字,不但平添了许多苍凉,而且把别离的凄苦之情推及古今,意味深远。 |
B.“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庄子《逍遥游》) ——庄子用浅水不能漂浮大舟的比喻,暗示大鹏鸟的高飞是需要条件的,也没能做到真正的逍遥。 |
C.“恨私心有所不尽,鄙陋没世,而文采不表于后也。”(司马迁《报任安书》) ——司马迁认为自己有贪生恶死的“私心”,如果平庸地死了,自己的文章就不可能在后世显露,他为此感到遗憾和痛苦。 |
D.“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王羲之《兰亭集序》) |
——作者认为庄子“一死生”、“齐彭殇”的思想实为虚妄之词,这在崇尚玄学、老庄思想的东晋时代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下列各项中,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莎士比亚,英国剧作家、诗人。他的戏剧代表了欧洲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文学的最高成就。他的四大悲剧是《罗密欧与朱丽叶》《哈姆雷特》《奥赛罗》《李尔王》。 |
B.《庄子》又称《南华经》,分内篇、外篇、杂篇。其文构思巧妙,想象奇幻,善用寓言和比喻,文笔汪洋恣肆,富有浓厚的文学气息和浪漫主义色彩。 |
C.司马迁所著的《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这部巨著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
D.《兰亭集序》这篇序言,发表了王羲之对人生快乐和生死问题的看法。文章代表了东晋散文清淡的风貌,语言朴实,一扫雕词琢句的浮艳之风。 |
下列各句的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句是
例: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
A.至激于义理者不然 | B.俯察品类之盛 |
C.其制稍异于前 | D.之二虫又何知 |
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太上不辱先
A.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 B.臣具以表闻 |
C.而后乃今将图南 | D.猥以微贱 |